作为南方农村的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栽种龙眼树。
每到龙眼丰收采摘季节,挂满枝头的一串串龙眼像是沙砾凝结的弹珠颗颗连结低垂着。那“弯腰”的身姿低调地呈现它的饱满累累果实。那黄褐色粗糙的果皮包裹着如玉般晶莹剔透果肉。入口咀嚼后甜如蜜使人欲罢不能。
孩童时期的我们常会趁大人不注意,像猴子般爬到树上用准备好的铁勾,把一束束龙眼收入“囊中”后就美滋滋地吃起来。年少时那种开心满足不过如此而已。记得那时父亲总会将先采摘到的第一束龙眼拿给奶奶品尝。因为父亲知道奶奶喜欢吃甜、爱吃龙眼。
那时农村物质匮乏,有龙眼吃已是很幸福知足的事。然而父亲去外面做工赚了钱还会经常给奶奶买龙眼干给她补补身子。每当父亲回到家拎着一小包的龙眼干,奶奶嘴角就会露出久违的笑容。这时候的父亲心里也乐开了花。那时候我们就知道奶奶若开心父亲心里就是“晴天”。
说起奶奶的身世,在我们记忆中就知道爷爷在父亲一出生时就病逝。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奶奶带着两个儿女无依无靠生活很是艰辛。那时的父亲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儿,从小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除了干重体力的农活外,为了谋生去灰油厂做苦力、当搬运工也跑过运输,做过工厂的会计。家庭的贫苦,父亲拼尽全力支撑起一个单亲家庭的所有经济来源。
然而命运多舛,当时父亲因为常年重体力的劳作落下了腿疾,为了减轻家里压力,迟迟不肯就医最后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或许从此以后奶奶就很少有过笑容,因为她心里有伤痛,她觉得亏欠着儿子。面对的这份内疚和痛苦,奶奶她却认为或许她只能用生命去弥补偿还。她为了不加重父亲经济负担,并对我们隐满她得乳腺癌病痛,当时父亲听到医生疹断已是晚期时,犹如五雷轰顶。
记得送走奶奶时,瓢泼的大雨跟父亲泪水浑在一起,那时候的父亲除了悲痛伤心更多是自责与愧疚。因为他很清楚奶奶的病如果早期得到医治是可以好转的。但是却没有去治疗。
奶奶走后的几年,老家的龙眼树还是一如的年年丰产。每当父亲看到我们在吃龙眼时,就会想起奶奶。那年清明父亲说“在奶奶坟前栽上一株龙眼吧,她爱吃”。
然而,这一年父亲也因病匆匆离开了我们。而这颗龙眼树下却成了埋葬父亲永久栖息之地。
春雨纷纷的清明又快到来,每到这时节就会特别想念远方逝去的亲人。当这份思念像潮水般涌进梦里时,我看到天堂那他们母子相伴。奶奶坟茔前的那颗龙眼树长的枝繁叶茂,开满了黄色的小花。小小的花瓣随风飘散铺满了整个坟堂。这时候我看到奶奶、父亲笑了!当一觉醒来时,泪水已浸湿了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