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公公婆婆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让我领悟到要感谢给我们做饭的人,不管好不好吃,都要谢谢他们。
昨天下雨,公公没有去上班,婆婆打麻将去了,晚饭由公公来做。
他问我熬个米汤,再炒个什么菜,我想了想,炒个茄子,炒个香椿炒鸡蛋吧。
公公愉快的答应了。
饭做好了,婆婆回来了,婆婆说,香椿炒鸡蛋,不用放盐,香椿是用盐腌好的。
公公说婆婆,事后诸葛亮,早干嘛去了?
然后看着我,我吃了一口,说有点咸,不过挺好吃的。
婆婆说,炒咸菜的时候少放点油,今天的炒的咸菜是上次吃完菜剩下的油。
公公说,下次你炒吧。
过了会儿,婆婆说,剩下的米汤够我和她明天早上喝了。
公公说,早知道这样,熬的时候该多添一瓢水了,够你们喝明天一天了。
看着他俩一来一往,我突然发现,公公不喜欢别人对他做的饭说三道四,我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菜很好吃,把他炒的菜全部吃完,而婆婆几乎没有吃一口。
如果做这顿饭的人是我,收到这些意见,我的心里也会不是滋味,还会打消我做下顿饭的积极性。
在家里吃饭这件事情上,相信很多做饭的人都有这样的苦恼,做出的饭不合吃饭的人的心意,吃的时候挑三拣四。
有的人挑三拣四,是因为真的不好吃,而有的人,真的是习惯挑三拣四了,不说点什么,就觉着不舒服呢?
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做饭的辛苦,还要去挑剔他们呢?
我认为是,我们通过贬低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心里优越感,而可以安心的吃顿饭。
如果他人做饭好吃又无可挑剔,会感觉欠他的。
怎样才可以对方做什么吃什么,不挑剔,并且怀抱感恩之心呢?
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填饱肚子,为了享受美味。
如果达不到享受美味的要求,最起码还可以填饱肚子。
要善于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想象一下,如果你上了一天的班,回到家还愿意做饭吗?
你会说,不做我也可以在外面吃啊。
再思考一下,如果你每天在外面吃,你的身体健康有保证吗?你需要多少的额外支出。
所以家里那个给你做饭的人,既保证了饭菜的健康,又给你省下一笔的开支。
所以感谢他们吧,降低自己的期待,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我是个不太挑剔的人,做什么吃什么,我觉着做饭特别辛苦。
在怀孕的时候,婆婆在外面打工,公公白天也要上班,我一个人在家,早上不愿意起床,起床了肚子饿,又没有力气做饭,但不得不做,被油烟味给熏的,一想起那个味就想吐。
那段日子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直到婆婆回来,有人做饭的日子,太好了。
直到现在,那段经历,都会提醒我,有人给做饭就很不错了,谢谢他们。
给为我们做饭的人说声辛苦了,不管好不好吃,都要牢记一点,今天你有饭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