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主任陆老师突然给我发来微信,"宝妈,这学期我们推荐你为'好家长',请填写下这个表格。"我受宠若惊,仔细回忆我做了哪些事迹得如此殊荣。
说来惭愧,前几天因为孩子不好好吃饭我还体罚了她。孩子的教育成果也乏泛可陈。瘦不拉几,喜欢看视频,不懂得打招呼,不懂得为他人着想,依赖性很强,发言时扭扭捏捏,动不动就哭,简直是问题一箩筐,离我心目中期待的孩子还远得很哪。
我给孩子定了一堆任务清单,学英语、练习逻辑思维、练字、画画、跳舞打卡,近期也都因为工作频繁变动而停了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尽管这样,在难堪的现实面前,我不得不拿出阿Q的精神,回忆下我还在坚持哪些正确的事。
1.从爱好入手,带娃养成好习惯
为了给娃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我做了很多尝试,让娃学轮滑,带娃去亚马逊热带雨林放电,去公园放风筝,去健身房,动员娃爸带她跑步,但都无法养成习惯。直到我办了一个月的游泳体验卡,发现游泳对娃和我来说是毫不费力就可以坚持下来的运动。上了一天班下来,大脑晕沉沉的,吃完晚饭7点多驱车去游泳馆,游上半小时,一天的疲劳一扫而过,一晚好眠。娃也是,每次一提起游泳两眼放光,非常享受。虽然现在还需借助水袖、浮板游,但她每次游泳都有进步,去了十几次以后已经学会了换气、浮在水面上、仰泳,从学游泳这件事我看到了她强大的自学能力。
由游泳推及其他,任何技能只要怀抱兴趣,加强学习,自然中就会习得。
2.创造出锻炼的机会,带娃多去体验
我和娃爸都不是非常外向的性格,但我是那种热爱学习、信奉长期主义的人。2年前我加入了一个亲子演讲俱乐部,在这里大人可以锻炼公众表达和领导力,孩子可以锻炼上台表演。我几乎每周都带娃一起去。我在这家俱乐部从会员做到了主席。小溪从一开始在台上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忸忸怩怩的状态,到现在每次都很愿意到台上去展现新学的舞蹈、歌曲。虽然她还没很落落大方,但我看到了她的点滴进步、看到了她的努力,看到她对舞台、对表达的热爱。
大人创造出来的环境很重要。为了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每个周末都带她外出活动,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动物园,打卡上海及周边的景点,充分利用上海的教育资料,孩子对这些旅游也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有个日记本,每次旅游完我鼓励她口述记录这些快乐的时光。
3.多和孩子沟通,和娃一起修炼情绪
虽然我是个看起来非常温柔、平静的人,但免不了也有暴躁的一面,尤其在面对娃一些不好的行为时。很早之前我就跟娃玩一个"大脑盖子打开了"的游戏,约定每次生气的时候对方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大脑盖子又打开了,这是一种提醒自己意识到当下的情绪、让情绪暂停,从而转换表达的方式。这种方式下我和娃的关系很快会转换。
小班时班主任陆老师有次说,多和孩子沟通,一下子点醒了我。家人每天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熟悉,却容易忽略关心对方的情绪。所以我有意识地经常问她每天发生了什么新鲜事,甚至有时候让她口述日记,有时候娃跟我说今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我也会持续地问,问得多了,娃就会有意识地记下今天发生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听她形容哪个孩子淘气,老师让他们不准上床睡觉,哪天自己犯了错,哪天获得了什么样的表扬,听到了一些很有道理的话等等。我由衷地感受到她长大了,开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评价标准,而我也学着更平等地跟她对话。
曾经听过一句话,父母最好的爱就是,看见他,鼓励他,目标是让他有一天可以离开你。
我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创新,所以我学着看见她情绪背后的需求,她的兴趣、天赋,生命和成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也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