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冬天要冬藏不能艾灸,对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很多人说夏天可以艾灸,冬天就不能灸了,冬天不能出汗,冬天就得藏起来。

对,你说的没错,冬藏。

但是,什么叫冬藏?

难道就只是把东西藏起来嘛?

艾养堂

什么叫“冬至重病”?

为什么冬至前后死人多?

我举一个例子您就明白了。

生命好比种粮食,春天下种子,好比春生;夏天植物抽穗,要想抽穗,气就要得泄。这就好比人出汗,里面的淤滞不宣出来,种粒就不饱满,这就是夏长。

秋天干什么呢?就是把谷物收仓进库,这就是秋收。

到冬天干什么呢? 冬藏,什么叫藏?难道把谷物放到粮仓里就是藏吗?

不是!

01

“冬藏”的真正含义

藏,是把谷物变成“精”的过程才叫藏。夏天谷物若不饱满,收进来就不足,变成“精”时,就更不足了。

等到“冬至一阳生”这一天,微薄的这点“精”,一生发就没了。

老人呢,储备不够,就可能死了,年轻人若不好好睡、不好好吃,这点精也不足,就会生病。

用身体打个比方,就是身体夏天没出汗,垃圾就没走,夏天出汗是排垃圾,垃圾没走成,秋天该收营养,就收不进来,冬藏就无精可化,人体就会出问题。

“冬至一阳生”时,无精可生发,就是“冬至重病”。

再说治病,治病也得先把里面所有的病邪都弄出去,才能补充营养。

所以有一种治病原则就是一定要“发”,发一个病,走一个病!

艾养堂

你看那些古装片里受伤了要治病,被人一治疗,一输入内力,一下软塌下来了。然后就会有一句台词“好了,放心吧,毒已解,多修养修养就好了”。

所有病若都治好了,人一定有一个相, 就是“虚”,就是“软”,但是没病了,剩下就靠吃饭锻炼再把劲和肉慢慢再说治病,治病也得先把里面所有的病邪都弄出去,才能补充营养。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艾灸后觉得人软绵绵的,感觉全身没力气。来问是不是灸坏了什么什么的。

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多休息,多补充水分营养,身体自然就又恢复了。但是有时,你体内很多垃圾毒素病邪也祛除了。

艾养堂
所以,冬藏,如果你夏天已经排了很多毒素了,体内都是精华,你尽管藏,但是假如你本身体内垃圾毒素很多,没有代谢掉,那你藏什么?

所以治病,一定是先泄后补,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补,里面若不空,补是补不进去的,没有消耗吸收的能力,也是补不进去的。

那么冬天也是一样,本身里面都没啥值得藏的东西,垃圾毒素病邪倒有一堆。你不想着代谢出去,还非得藏起来,只会越藏越糟,越藏越严重,耽误调理补给时机。

而艾灸就是双向调节,既泄又补的。所以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也充分展现了灸的地位和作用。

02

冬季艾灸的好处

艾灸也是如此,冬季主藏。

人体的阳气藏于肾中。也就是说,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肾。

艾灸在一年中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夏季的三伏灸,另一个是冬季的三九灸。

有句话说,三九灸一冬,来年无病痛。意为三九期间好好灸一个冬天,能大大提升人体的抵抗力,第二年无病无痛。

艾草为纯阳之草,能补人体的阳气,还能调气,疏通经络。

中医上说,温补莫过于灸法,能补阳气,滋养真阴,通十二经脉。

冬季,阳气敛藏,正气不足,阳气下降,使身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易诱发各种疾病。

艾养堂

此时艾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加机体的抗病御寒能力,避免寒邪的侵袭。

冬灸,可温补助阳、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防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对健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另外,对因冬寒而诱发的许多疾病,如感冒、冻疮、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胃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除了艾灸还有比如每天喝生姜水,每晚泡脚,出门哪里冷贴会发热的艾灸贴,都是冬天给身体升温保暖扶阳的好方法。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传承中医,有你有我。

山五悬艾,原叶本味;用心做真艾,送艾进万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