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句话说的轻松,可谁能不贪恋那身外之物呢。
这本书写的基本上就是大明的读书人们,大明算是封建制的巅峰,再发展就必须要出现资本了。而读书人的地位,也基本在这个朝代达到了巅峰,士农工商,读书人的位置最靠前。
第一遍读的比较潦草,看惯了现代网络小说,说实话想要快速融入语境很难,而且这只是半文言,并非纯文言文,纯文言文估计我已经看不了了。
那时的整个社会环境都在要求,你可以是个废物但绝对不能没点墨水,无论文武或者其他行当,都必须懂点文字,不然会被所有人看不起。制度和社会环境,也在倒逼读书人,宁愿读到死也不轻易投身其他行当。有时觉得可悲,有时又觉得这种情况,确实比纯粹的世家官僚世袭制更显公平,起码穷人还有活路。
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终极奥义,从古至今,无论是科举还是高考, 穷人的最佳路径都是读书。但不是只为了读书,而是要读书出来,靠着制度挤入体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