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二年四月,苏东坡科举考中,成为一名进士。当时他才二十岁,在三百八十八名考试者之中几乎名列榜首。从此,他一举成名。
但是,为什么是“几乎”名列榜首呢?几乎,就是差一点儿的意思。差得并不多,只差了一名而已,他名列第二。
其实,以苏东坡文章的水平,应该是拿第一名的。好巧不巧的是,曾巩与他一同参加考试,而曾巩又是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朋友。欧阳修在看到苏东坡的文章后,误以为是他那位同样才华横溢的朋友曾巩,为了避嫌,人为地把他降为第二名。
那为什么又会误以为呢?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当时的考试制度了。
在科考中,考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内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严格的规定,借以防止纳贿或者徇私。考生的试卷在交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新抄写一遍,统一笔迹,以防被认出。
考生在考完试被放出之时,考试官则关入宫中闱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这个关的时间嘛,有点久,一般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试卷阅完呈送给皇上为止。这个工作看上去也不太好做,为了做好保密工作还要与世隔绝几个月。
考生首先考的是历史或者政论,随后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者的试卷已阅毕后,再在皇上的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再考策论。
宋仁宗还是特别希望为国求才的,对这种考试很重视。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了避免题目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刻改变考题。可谓是煞费苦心啊!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欧阳修会把苏东坡误认为是曾巩,只是不成想考生原来是一匹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的弟弟子由也一同考中了,一同科考的父亲苏洵并未考中。但有这样的两个儿子,苏老也很欣慰了。毕竟以他的年龄,也不太适合做官了。
欧阳修对苏东坡也极为欣赏,要知道,欧阳修在当时可是文学泰斗啊,很多人都怕欧阳修的意见。欧阳修有一天对同僚说,读苏东坡的信,他喜极汗下,他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从此,苏东坡以全国第一流学者的身份知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