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能力一一清洁

清洁的能力,涉及身体、衣服、日常用品、住所和环境,在比喻的意义上还指品格上的纯洁。我们可以认为童年早期的如厕训练影响此后的人格发展,至少影响对清洁的态度。

与准时不同的是,清洁与否的结果大多只与自己相关,而且也相对容易做到,因此,清洁常常是一个人最容易做也最容易取得成就的行为,也常常是他人评价的最低标准——如果连清洁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所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时,也有人选择这个行为来放松、放纵一下自己,逃避“社会监管”和自己与他人的审视。“扪虱谈天下”就是一个代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一些自视较高、自我接纳非常好的人,有时在清洁上不拘小节,并引以为豪,也有的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当生活中的失败太多,抓不住的东西太多的时候,他会抓住“清洁”这个更能体现自己的把控感和成就感的行为,赋予其更多的意义和解释,加上科学的关于清洁卫生的知识,变得强迫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的主要强迫行为之一是清洁或不清洁。清洁有时也被引申来描述人品,因此也会成为评价他人和与他人关系的内容之一。例如,常见的形容某人精神或人格受到了污染,不屑于与自己看不上的人交往叫作洁身自好,等等,清洁成为自我保护的一道防线。有洁癖的人往往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与要求都比较严格甚至严苛的人。因为清洁的简单易行和明白易懂,常常成为导火索或表面的争执内容。常见的夫妻关系中的争吵常与清洁有关,我们要注意不要被这个表面内容所遮蔽,要看到通过清洁,他们实际在争的是什么?各自要的是什么?是服从、公平还是尊重、把控与接纳?

怎么才叫清洁,标准相差极远。相对而言,南方因为河水、湖水较多,清洁较为方便,北方因干旱缺水,清洁条件较差。有传说西北特别干旱的地方,一个人一生只洗三次澡。也有北方人并不认为南方人清洁,一条河,上面洗衣服,下面淘米洗菜,怎么能算干净呢?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现实能力的发展受环境影响极大,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别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午买菜的时候,从单车上摔下来了。我以为我不会摔,我觉得我可以,结果还是无情的摔下来了。 手和膝盖都划破了。我蹲在...
    青微潇潇阅读 1,761评论 2 0
  • 当我们还在婴儿时期,我们依赖母乳;再长大一些,又依赖父母、亲人;成年之后,有些人也摆脱不了这种依赖。 正是因为,我...
    懂子阅读 4,522评论 2 3
  • 今天继续阅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什么》。这个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参加人生中的第二十四次马拉松:纽约...
    4b40c2d9081e阅读 1,144评论 0 0
  • 文\芭茅秆 茫茫的草原上,葱葱的丛林里,阴暗的山洞中,穿着树叶裙的人类祖先们小心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也许,一不小心,...
    玛雅之释阅读 4,155评论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