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格英雄之旅第217日
每日国学感悟:一阴一阳谓之道
《唐人街探案二》观后感
今天的“国学感悟”讨论《唐探二》。看过的人都知道,这部电影涉及到了很多道家文化。里面的“风水”、“镇灵符”、“五行”、“太极图”、“寻龙尺”等多少有些迷信色彩的东西,在此姑且不论(其实我也不懂)。就说说在电影中引用的一些道家的至理名言。
鲁迅先生曾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影片开始,就引用了老子的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末尾时,杀人犯又用英文引用了此句,以标榜自己对道家文化的理解,但他只是人为地将文化扭曲以迎合自己的贪念而已。此句出自《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有人说,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衍生万物的方式,并不把它们看作具体的事物种类和方式数量。而“道生万物”的方法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而百度百科里说,“二”是指阴气、阳气。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道”。“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我倾向于后者的说法。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世界的本源是空的,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那我们就姑且把它命名为“道”。道生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生成了阴阳二气,而这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言:“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意即为:道生阴阳,阴阳衍生万物。
说到阴阳,在电影的最精彩部分,秦风引用了一句:“一阴一阳谓之道。”此句出自《易经・系辞上》,原文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意思是,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补充一下,《易经》为群经之首,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在上古时期,儒道不分家,统一为道学,故两者定有相同之处。
影片中,秦风引用此句,延伸到了神性、兽性的话题。我认为有一定道理。兽性为阴,是妖魔鬼怪的象征。我的理解是,这里的“鬼”,并非如通话和民间通俗小说的鬼,而是指精神阴暗不明状态的代号。阴暗的兽性是人性发展的一个极端,完全的阴会让人作奸犯科,跌入深渊。众所周知,“物极必反”,“亢龙有悔”,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朝向相反面,产生副作用。之前咱们提到过,“反者道之动”。冯友兰先生对此解释说:“这个理论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中庸之道儒家赞成,道家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因为照两家所说,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为太过和做得过多,就有适得其反的危险。”这也体现了儒家“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
所以,要做个正常人,即“正人君子”,需要一阴一阳的中和,需要一阴一阳的平衡,要中正平和,不要发展到极端,这才符合“道”的原则。正如影片中的秦风所言:“阴阳不能割裂,人是阴阳合二为一的产物。”老子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这就是“一阴一阳谓之道”。
影片中,宋义说了一句很诡异的话:“当你在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可以看,但不可以看太久。”什么意思呢?前一句出自尼采的《善恶的彼岸》。原文是:“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进一步解释道:“杀了恶魔的勇士,其本身也被恶魔的血所玷污,成为了下一个恶魔。在这层意义上来说,恶魔是无法用暴力杀死的。”读到这里,我们可能已明白了宋义的暗示,即寻找罪犯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罪犯。在此,我又想起第一部中,秦风在面试时说的一句话:“我想制造一场完美的犯罪。”我又想到,只有有共同点的人才最了解彼此,即只有罪犯才最了解罪犯。而神探秦风如此了解罪犯,谙熟杀人技巧。制造一场杀人悬案,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并且他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神探,一旦作案,恐怕世上几乎无人能够解开他的谜底。这正如尼采所说的:“当你远远的凝望着深渊,也许你认为它没有生命。你凝望它,省视它,感受它。但是与此同时,这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同时也在凝望你,省视你。它会改变你。那些黑暗,晦涩,隐藏着的东西,也许你认为你仅仅是省视,但事实上,你早已涉身其中,不能自拔。”如此,细思极恐。当然,电影只是虚构,一切只是假设,姑且就当是杜撰一个电影剧本。
后面又说:“可以看,但不可以看太久。”这也是在警告秦风,看到一定火候就应戛然而止,不要看得太过,不要钻牛角尖,否则会“走火入魔”,变成罪犯,玉石俱焚。《列子·说符》中说:“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是,一个人的眼睛如果能够看见深水下小鱼的游动,那就不吉利;智慧太高、太聪明,可以判断别人的隐私,对于眼睛所不能见的另一方面的事都会知道,有这样能力的人,本身就会遭殃。
为何如此?以下是我查到的几个角度的论证:
从迷信角度来说,就是知道太多,泄露天机(这跟我之前听说的事如出一辙:一些宇航员飞出太空时,仿佛听到了一种外来声音,回来之后,就开始信仰上帝了。不知是真是假。);
从《易经》思想上来说,就是否极泰来,任何相对的东西都会互相转换的,凡是太满则溢,物极必反;
从心理学上来说,逢事都要探个究竟,精力耗费太大,而且知道真相的人往往是很痛苦、也很孤独的;
从为人处世来说,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不要以为精明就好,其实他人对你是持有戒心的,而且会有妒忌心:以《三国演义》中的杨修、《红楼梦》中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为例。
懂《易》的人不会随便占卜;聪明的领导者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免得因小事而误大事;大气的人宁愿受委屈和误会,也不愿与人辨明是非,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大智若愚是做人的一种好品质。
所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难得糊涂,毋太精明,适可而止,是为上策。在凝望深渊的同时,要警惕自己不要变成深渊;在与邪恶作斗争,去除内心私欲的同时,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的“心兵”作乱,“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致良知,保持“内明”。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笑点虽有低俗但瑕不掩瑜,案件扑朔迷离且设置巧妙,思想很有深度而发人深省。正是我所爱看的。
同时,影片中,破解杀人悬案的终极密码是国学。其中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老子、阴阳五行、玄学、武术、中山装等,这些蒙尘已久的文化,通过此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弘扬和传播。我们自然引以为豪。
知行格-英雄之旅
日精进第217日
日阅读:读完《原本大学微言》《王阳明全集(四)》,读《于丹〔庄子〕心得》等,阅读2个小时左右
日锻炼:
日总结反思:
新年假期,走亲访友,问来问去,无功无名。
如今归校,步入正轨。继续韬晦,继续内敛。不断集义,随圆就方。
最后几日,万分珍惜。它日奋斗,无牵无挂。心无旁骛,无心洒脱。人生如梦,全靠自己。不为面子,不为虚荣。只问内心,管它西东。
第十三轮一周封闭计划:
时间:2月23日——2月29日。
具体:
1.作息:7:00起,11:30睡
2.晨读:7:30——9:00 读考研英语真题;法语;听听力等。
3.学习:学习《考研英语》、考研专业课;专业课;英语考试等三大类。按部就班,学好每一天。
4.每日时间:见时间表。
5.看书:哲学书《哲学简史》等;掌阅《辛弃疾词集》《六项精进》《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孟子旁通》《于丹〔庄子〕心得》等,纸质书《拖延心理学》《干法》等。(继续依次进行)
6.手机:不闲聊闲看,尽量少用,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7.完成时间表读书学习任务:听好课,读好书,锻炼好身体,做好事。
8.锻炼:待定。
今日事今日毕:
1.锻炼。
2.看书2小时。
3.完成学习任务。
知行格:培育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