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上,姐姐一如既往吃早餐,收拾书包准备出发。然后来了一句:妈,被子已经叠了,也漱口了,准备走啦。
还在吃早餐的我缓过神来,先是笑了,然后有一种口被堵住的感觉。
最近接连几次带姐姐看牙,医生说要做好清洁工作,所以保护牙齿这事盯着紧,不免得唠叨几句:记得饭后漱口。
加上早上的时间比较赶,孩子匆匆忙忙容易忘记,老母亲只能不厌其烦提醒一下。
今天突然不用提醒了,感觉自己有点多余。但更多的还是欣喜,孩子又进步了,长大了。
与孩子的相处,特别是青春期孩子,一定要有界限感,保护牙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养成饭后漱口好习惯这件事情上,我可以支持,但我不会生气,不会着急,不会强制干预,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妈妈的责任有所质疑。
孩子配合,皆大欢喜;孩子不配合,只能忍受治疗的疼痛。自己经历过,反而更有触动。
所以始终觉察到这个界限感,不越位,妈妈其实可以更轻松一些。
曾经我也因孩子的英语没有学得很扎实焦虑懊恼,自责自己没有担起这个责任,但转念一想,不对,学习的事情,孩子需要支持,我一直在;如果她觉得还不需要,只能等,耐心的等。
我们可以唤醒,但什么时候醒也还是孩子的事情,始终不能越俎代庖。
二、
早上跟娃爸闲聊,不知咋转到弟弟的学英语的事情,开始唠叨:我看你最近几天又没陪儿子读英语了,做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行。
说了这个,还开始翻旧账:以前也是说给闺女检查闺女作业,结果呢?还不是三分钟热度(哈哈,这个是您家里沟通的常见画面吗?)
诚然,我承认娃爸坚持辅导孩子学习这事比我做得好很多,每天辅导娃数学,除了赶项目的时候加班回来很晚,几乎没有拉下过。
但他这么说我,我肯定不开心,更不会表扬他做的好啊!本来心生的那点小内疚感不仅退回去,反而觉得觉得自己有理了。
“Stop!”我虽然没有被激起情绪,但还是用这个词暂时终结了话题。
人性就是这样的,天然会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而激起被指责对象的抵触、反感、防御(可见沟通有多重要呀!)。
过了一会,转念一想,这事不能就这么不了了之啦!娃爸说得也有道理,陪伴孩子学英语这个事情确实得坚持,我也要拿回我内心的和谐感。
于是我又折回去:你看,你刚才那么说,会让我想继续去陪伴孩子读英语吗?只会让我产生抵触感。希望我做的事情肯定要鼓励表扬才行呀(人性又都是希望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的)!
娃爸笑了,自知有些理亏。
我:你不就是希望我能坚持陪孩子阅读英语嘛,这个确实要去做,这样吧,你给我发个红包,我马上加大马力,每天坚持。
娃爸:好啊!坚持20天,发300元!
我:一言为定!
小结:没有有效沟通解决不了的事情,没有红包解决不了的事情!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