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友人问我,如果我是一名高中生,摆在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条是高中时期就出国,可能会上一所国外不错的大学,另一条是选择留在国内读一所普通大学。
脑子瞬间过了一遍自己的学生生涯,便斩钉截铁地回答,如果我有这么一次机会的话,我绝不会出国,而是选择国内读书。
理由很简单,那个年龄段的我,根本不知道学习为何物,知道的只是考试罢了。如若,让年龄小小的我早早脱离了家庭的监督和管教,只怕我会在没有束缚的环境里变成了真正的学渣。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能够在那个年龄段知道学习是什么,那么我也有可能会选择出国。
但问题是,如此小的年龄,是不可能摆脱环境的影响,明白学习是什么的。
也许只有当不再需要从学习上得到一些现成的好处时,才有可能回味过来,学习的意义吧。
当不再需要为了升学而学习、不再需要为了就业而学习、不再需要为了晋升而学习、不再需要为了职称而学习的时候,也许学习的本来面目也才有机会露出来吧。
我也是到了年近而立之时,才会恍然大悟,究竟什么是学习?
从经验、教训中思考反省是学习;从身边人身上学习高尚品德是学习;拓展自己的职业积累是学习;从忙碌的工作中享受生活的小确幸是学习;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是学习。
我们常常说,年轻人最有活力。
活力是指什么呢?
大概就是那股子什么都不怕,敢于探索、不怕失败的劲头。
那是一种什么能力?
我觉得,那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不限载体。
学习的不止是知识,更多的是经验,是勇气,是毅力,是信仰,是魄力。
年轻人身上散发着向外的力量,积淀着一个人的影响力。
可惜的是,并不是年龄小的人就是年轻人,很多年纪不大的人,怀揣的却是一颗老去的心。
拒接成长、变化、积累,说到底就是拒绝学习。
老话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那是不是也可以做个逆否命题,“非学到老,非活到老”。
再解释一下,当一个人拒绝学习的时候,他也就不算做还活着了。
当下,网上流传过一句话,有些人30岁的时候,其实已经死掉了。
无关乎肉体,只关乎心灵。
兜了这么一大圈,终于要说出我的那个答案了。
——对于我来说,学习算什么?
——对于我来说,学习就意味着年轻。
不断地像海绵一样,吸纳新鲜事物,内化为己用,不断更新。
学习的目的至于我——
就是让脑海里绽放万千繁花,在时代的变迁中,始终留有一丝美好境地;
就是让心海里流出涓涓细流,在某刻干涸时,能够给我以清凉的慰藉。
就是让我在生活的风吹浪打中,永葆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