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姐:怎么想到推荐《圣经的故事》这本书?
六先生:有两方面的原因,情感的和理性的。
三小姐:情感的原因,这怎么讲?
六先生:6月4日至12日咱俩去以色列、约旦、巴勒斯坦国旅行,看了很多与耶稣基督、使徒彼得有关的基督教纪念地。
三小姐:耶稣受洗地、彼得献心堂、“苦路”十四站、鸡鸣堂……。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啊,既是感官的体验、也是心灵的洗礼。
六先生: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对《圣经》和基督宗教了解太少。
三小姐:那理性的原因,又该怎么讲?
六先生:这本书至少有三大看点。
三小姐:“事不过三”。咱先说第一大看点?
六先生:当然是因为《圣经》这本书本身。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的:《圣经》是人生的必读书目之一。打个比方吧:了解中国人,必须读《论语》;了解西方人,必须读《圣经》。
三小姐:对很多人来说,读懂《圣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六先生:这正是《圣经的故事》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正如译者邓嘉宛所言:“这书是一座桥梁,帮助读者从简易的《圣经的故事》通往厚重的《圣经》。甚至,读者有兴趣的话,可进一步从历史的知识走向信仰的认识。”
三小姐:再说第二大看点吧。
六先生:《圣经的故事》是房龙的三部代表作之一。
三小姐:另外两部是《人类的故事》、《宽容》吧?
六先生:没错。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年-1944年)是荷兰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921年出版的《人类的故事》让他一举成名、享誉世界,1925出版的《宽容》(又名《人类的解放》)再次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1985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首次出版《宽容》的中译本,1988年当年加印了11次,于2008年跻身“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
三小姐:查了一下百度,《圣经的故事》是1923年出版的,累计销量至今已经达到上千万册,并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
六先生:房龙说他是为年轻人写这本书的:“你们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迫切需要智慧的时候,而那些智慧就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编年史里。并且数百个世代以来,《圣经》一直是人最忠心的伴侣。我仅仅是要告诉你们,我认为你们该知道这本书,因为你们的人生会因此充满更多的理解、宽容和爱,这会使人生变得美善,并且进而变得圣洁。”这本书卖出了上千万册,读者应该囊括了各个年龄段。
三小姐:房龙出生于1882年,这本书出版那一年41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的人生阅历和渊博知识足以驾驭这个题材。
六先生:的确如此。这本书的写作手法通俗、有趣,叙述语言朴素、睿智,有兴趣的人都能看得懂,确实是“大手笔”。
三小姐:第三大看点呢?
六先生:这个中译本是台湾女翻译家邓嘉宛的手笔。
三小姐:邓嘉宛,《魔戒》貌似就是她翻译的吧?
六先生:是的。邓嘉宛出生于1962年,获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社会语言学硕士,1995年开始从事文学与基督宗教神学翻译工作,至今已超过20年。《魔戒》是2012年春天开始翻译的,那一年她五十岁,为了翻译这本书她全职无休地连续奋战了10个月。
三小姐:蛮拼的!《魔戒》的中译本好像不止这一个版本。
六先生:你说的是朱学恒翻译的《魔戒》吧?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网上有不少帖子对邓嘉宛版和朱学恒版作了对比,有网友认为:朱版“简单易读、适合新读者,如同口渴时的一杯饮料”,邓版“优美、但脑补较累,适合深度阅读者,如同香茗需要细细地品。”
三小姐:邓嘉宛比房龙晚出生了整整80年,在这80年里世界发生的变化何止天翻地覆,如果房龙依然健在,今年“134岁”的他会怎么看50岁的邓嘉宛翻译的《圣经的故事》?六先生:你的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人与人在心灵上是相通的,而宗教要解决的正是心灵层面的问题。房龙的原著是一本好书,邓嘉宛的译本又非常棒,所以我要安利给大家。
三小姐:三大看点都说完了,咱们也该散步去了。
六先生:走起!
参考文献:《圣经的故事》/(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邓嘉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
权益声明:文章及图片权益均归属于“三六书屋”,转载请注明,若不慎侵权请删除或告知。言不尽意,谨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