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是人都会吹牛!只不过,吹牛也是一种会进化的本领。
从花儿会娇艳,孔雀会开屏,稍作延伸,我们就会明白:吹牛也是来自于一种生物本性。对一个从起源就面对亿万级竞争的生命,它的基因里就充满着面对物竞天择的不懈竞争。它必须表现得足够好,才有存活的机会;它不仅要内在强大,还需要外在优越。但内在不易被察觉,需要事件的发生,时间的延续,才得以证明。因此基因倾向于把自己作适当包装,让评价者或评价机制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对它产生好感。
这种基因延续进化到今天,有了我们不是喜闻乐见,却经常身陷其中的吹牛。吹牛的场景表现是:主体在和同伴沟通中,对主体渊源、主体现状、主体愿景运用了些夸张、畅想和与现实产生距离的语言体系。
吹牛行为大致可分三档:
一档令人不适。这个状态的吹牛,对主体正面的表达与主体现状产生较大反差,主体愿景与主体现状及环境格格不入,给听众不能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听众从这些夸大性、包装性、修饰性的词语中得到的是负面的、消极的、令人生厌的反馈。这个状态的吹牛,因为主体的不成熟或者与环境的不适应,对主体及受众都是一种伤害,受众会说:“这人整天吹牛,又在吹牛,讨厌这样整天吹牛的人!”
二档是生活必须。这个状态的吹牛,对主体适当包装,对未来略作畅想,既让听众能有对吹牛的良好体验,产生为愿景努力、奋斗的积极动因;又不因跳跃,跨越而带来恐惧、怀疑等负面情绪。可谓人类前进之必须动力、生活调剂之必须佐料。这个状态的吹牛,隔段时间听不到,受众会想念,会主动找吹牛主体:“哥们,来一起吹吹牛吧,没有你吹的牛,生活索然无味,喜欢听你吹牛!”
三档是精神寄托!这个状态的吹牛,积极、正能量,包含人们对未来的良好愿景,但又并非唾手可得!时常需要付出艰苦卓绝、持之以恒的努力以及不可多得的机缘。这个状态的吹牛,人们心甘情愿将它进行美化,称之为理想或梦想!
这三档一事一议,但也没有绝对界限,会相互转化。人生总在吹牛与实现理想的路上徘徊!即使是美化过的吹牛,吹得多,干得少,不去努力兑现,也会变得令听众不适,令自己的小宇宙能量越来越萎缩。美化为梦想,也是白日梦;美化为理想,也会是空想和幻想。
梦想人人有,谁没吹过牛?无论如何,为吹过的牛,努力去干吧!哪怕倒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暴晒,也不要让自己在吹牛的美梦中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