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建龙
摘录整理:和弦夜光杯
读书目的:通过非洲历史的脉络,深度剖析非洲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找出至少1个持久自我改变的触动点。
十行采集:
1.世界对于一个国家的认知总是滞后十几年的时间。对于非洲,我们的认知也是落后的。
虽然那些关于非洲混乱的说法是真的,但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却已经显现出有生机的一面。
2.整个非洲大陆都是从殖民地转化而来,殖民地时期遗留的各种不均衡必然导致新独立的国家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大多需要数十年时间去克服。
3.长期以来非洲的命运并不是由其自身掌控的,而是受外界驱动的。
只有在摩擦中,人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虽然这看上去残酷,却是非洲许多国家真实的命运。
4.在非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是民族混合体,在西方人到来之前,每一个部族都曾经是独立的,并没有想到要在一个国家的框架之下生活。
但欧洲人来了,带来了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观念,也将非洲带入了现代文明的纷争之中。
5.非洲人在一次次尝试着将西方人留下的不平衡释放掉,但这释放的过程,却如同一次次超级地震,将无数的生命埋葬。
6.非洲的混乱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领导人的雄心勃勃所带来的问题。
•领导人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过分使用了武力,从而超出了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最终出现了脆断的情况。
•各地区或各民族间,因文化和信仰差异所造成的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分崩离析。
7.非洲的第一代领导人大都由于知识结构有缺陷,虽然可以带领人民闹革命,却不懂得搞建设,导致社会生活出现了衰退。
第二代领导人大都是军人出身,受到的教育更少,导致了进一步的混乱。
第三代领导人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于非洲问题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8.人才和知识积累、产业积聚等,而更重要的却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已经成了非洲绕不过去的缺陷。
中国产品的进入,使工业品的价格在非洲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也让人们享受了更多的物质文明。
与此同时,印度廉价医药的进入,也让非洲人的寿命大幅度提高。
9.中国对非洲的帮助和投资绝没有浪费,而是对于双方都有利。
欧美之外的其他市场给中国提供了足够大的“气囊”,使中国能够在冲突中避免硬碰撞,不轻易屈服于发达国家的逼迫。
10.我得了疟疾,在病痛中,我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非洲的苦难。这片大地隐藏着太多的危险,人们要在这里生存,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其他地区的好几倍。
一行精华:
长期以来非洲的命运并不是由其自身掌控的,而是受外界驱动的。
中国对非洲的帮助和投资绝没有浪费,而是对于双方都有利。
触动,反思,改变:
世界范围内如同中国这样自古以来就有统一传统和统一意识的国家只是少数,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是分裂时间远长于统一时间。这一点,在非洲反映得尤其明显。
西方各国对非洲的殖民统治,打乱了非洲各国正常进化的过程,将民族、宗教、历史、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与问题压缩成了一个定时炸弹,爆炸是迟早的。
但是,拥有广袤土地与大量人口的非洲,又不可能被忽视,我们唯有认真面对,正确应对,才有可能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