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对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改变教师课堂上“优秀表演”,学生讲台下“吃瓜听众”的传统教学模式。把传统的灌输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方法变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上所讲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消化、辨析、归纳和概括。针对本次学习我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 预设问题。教师在给学生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引起学生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没有难度就不会深入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深刻的体会。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创设问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理解感悟能力,力求让能从预设问题中有所悟,在思考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堵不如疏。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有所引导。语文课程标中有这样一段:“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主体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生命的活力。在教师所创设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可能会出现另类的声音,如“老师,我的跟他们想的不一样。”“老师,我觉得应该是。”如果同课堂教学有联系,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为孩子提供一种轻松、漫想、严紧的课堂氛围,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和思考乐趣。这对我们教师的驾驭能力也是一个重要考验。
三、探索与交流。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现在孩子的主要表现,而自主探索的能力是孩子所欠缺的,在这方面教师在做的时侯也要有所侧重。孩子的合作意识则是与生俱来,孩子的讨论方向则需要教师做正确引导。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提升这些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思。需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机会分给每一个学生,防止每组中总是个别几个孩子发言。这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教师只要在旁边稍加提点和总结即可。
学无止境,身为教师的我们学习的路还很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指路人,我们还需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