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及时矫正和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
破窗效应的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在热剧《人民的名义》中陈海的儿子感慨没钱办不了事,踢足球上场得给队长10块钱,副队长5块钱。学习委员检查背诵课文过关5块钱,抄作业也要拿钱摆平。侯亮平罚这个反贪局局长的儿子在操场上跑步。陈海的母亲则感慨大人带坏了孩子,而侯亮平则更在意更正孩子的错误。试想,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不行贿受贿很难。
我们有的家长总是期盼孩子树大自直,其实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比如孩子读写姿势不对,看电子产品时间多,结果孩子很早就近视了。又很多类似的事情是不可逆转的。有的家长领着孩子闯红灯、插队,孩子长大了也会如此。有的家长从不带自己看望爷爷奶奶,很难想象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会带孩子来看你。说远了,其实很多事情孩子不知道对错,需要我们告诉他,有些只需要我们给孩子做好示范就好了。从小教会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所以说,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生。一个班级要养成良好的班风要从班级建立初就开始抓,班风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对于孩子或者学生犯错处理及时,效果要好一些,但是不要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