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D519:现在我儿在哪里?她们会害他,杀他的!怎样才能让太后知道呢

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519《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三十三卷-12

燕啄皇孙

司隶校尉解光奏报说:“我听说许美人和前中宫史曹宫,都曾蒙孝成皇帝召幸而生下儿子,而两个孩子下落不明。

我派官员追查,他们都报告说‘元延元年,曹宫怀孕。

同年十月,在掖庭生下一个孩子。中黄门田客将皇帝手诏拿给掖庭狱丞籍武,命令他把曹宫关到暴室狱。

田客吩咐说,不许问她生的男孩还是女孩!也不许问是谁的孩子!

曹宫说,请把我儿子的胞衣好好藏起来,你知道我儿是什么人吗?

三天后,田客又拿着皇帝手诏给籍武,说,男孩死了没有?籍武回答没死。

田客说,皇上和昭仪大怒,你为什么不动手杀掉?籍武叩头大哭说,不杀这个男孩,难逃一死;杀了,也是死!

籍武让田客代为呈递密封奏书,说,陛下还未有嗣子,儿子不分贵贱,请陛下留意三思!

密奏呈上去后,田客又拿着皇帝手诏来取走孩子,把小孩交给中黄门王舜。

王舜接受手诏,把孩子带到宫中,为他挑选宫婢张弃做乳娘,告诉张弃说,好好喂养这个男孩,会有赏赐的,千万不可泄露消息!

三天后,田客又拿着皇帝的手诏和毒药,让曹宫自尽。

曹宫说,果然,她姐妹俩想独擅天下!我的孩子,是个男孩,额上有壮发,跟他祖父孝元皇帝一样。

现在我儿在哪里?她们会害他,杀他的!怎样才能让太后知道呢?

曹宫饮毒而死。

张弃喂养那个男孩,刚十一天,宫长李南就拿着皇帝的诏书,把孩子抱走了,此后就再不知下落。

许美人元延二年怀孕,十一月生下一个男孩,赵昭仪对成帝说,你常常欺骗我,说从中宫皇后那里来。既然从中宫来,许美人的孩子从哪里生出来!难道许氏竟然要重当皇后吗!

赵昭仪十分怨恨,用手捶打自己,用头撞击墙壁和门柱,还从床上自己跌到地上,哭泣不肯进食,哭叫说,你现在就安排我,我要回家!

成帝说,我今天特地告诉你,你反而发怒吗,真不懂你这是为什么!成帝也不吃饭。

昭仪说,陛下既然自认为对,为什么不吃饭!陛下曾亲口说绝不负我。现在许美人生了孩子,终究负约背誓,还有什么话可说!

成帝说,我是说因为赵氏的缘故,所以不立许氏,使天下没有人能在赵氏之上,你不用忧虑!

后来成帝下诏派中黄门从许美人那里把男孩取走,装在苇草编的小箱子里,放到饰室门帘的南边。

成帝与昭仪坐着,命侍者解开苇箱绳子。成帝命侍者都退出去,自己关闭门户,单独和昭仪留下。

一会儿,成帝开门呼叫侍者,让他封好箱子,并写下手诏,命中黄门拿手诏和箱子去给籍武,说,告诉籍武,箱子里有死孩子,把他埋在隐蔽处所,不许让人知道!

籍武就在狱楼墙下挖了个坑,把死孩子掩埋了。’

其他强迫吞服毒药、堕胎等事,无法计算了,都发生在四月赦令发布之前。

据我考察,永光三年,一个叫忠的男子等发掘长陵傅夫人墓,罪行发生在两次大赦前。

然而孝元帝下诏说‘这种罪行是朕不应当赦免的。’于是严厉究治,全部伏诛。天下人都认为处理得当。

赵昭仪倾覆扰乱圣朝,亲手杀害皇帝继嗣,家属应受上天诛杀。

可是她的同母兄弟姐妹都处在显贵位置,迫近皇帝,使天下人寒心,请陛下严厉追究此事。”

丞相及以下朝臣议决,认为应当依法制裁。于是哀帝罢免新成侯赵钦和其侄子咸阳侯赵䜣的爵位,全都贬为平民,将赵氏家属迁移到辽西郡。


感思: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和周边地区的百官,权力很大,相当于首都的纪检委书记。

赵氏外戚的罪行属于解光的管辖范围。

解光此举是向新皇帝哀帝递交的“投名状”。通过办这件大案,他能迅速获得哀帝的信任,成为新朝的红人。

如此惊天大案,矛头直指先帝的宠妃,没有来自皇帝和新兴外戚(傅、丁两家)的默许甚至指示,解光绝无可能,也绝不敢独自发起攻击。

汉成帝驾崩、新帝哀帝刚刚即位,权力真空期和过渡期,旧势力失去庇护,新势力急于立威。

赵合德及其家族是完美的目标,罪恶滔天,民愤极大,且与新兴的傅、丁外戚及哀帝本人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

解光的奏报极其详细,引用了大量先帝手诏、当事人,如籍武的证词,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说明调查可能早已在暗中进行,只等时机成熟便公之于众。

解光掀开旧案,并非简单的“正义虽迟但到”,而是西汉后期外戚专权、宫廷斗争白热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赵氏姐妹在西汉后宫的作威作福,可谓 “极尽人间威福,颠覆宫廷纲纪” 。

她们的行为超越了普通的宠妃干政,形成了一种将君主彻底俘获、令制度完全失效的 “阴影统治” 。

汉成帝对赵合德的痴迷已达病态,直言:“朕当终老温柔乡矣。”他甚至为讨好赵合德,亲自参与杀害亲生儿子。

帝王不再是规则的制定者,反而成了她们权力欲望的执行工具。

其权势之盛,凌驾于制度与伦常之上。杀婴行为并非隐秘进行,而是通过成帝下诏、宦官执行、埋尸狱楼的“制度化谋杀”。

掖庭狱成为私刑场所,皇帝手诏沦为杀人凭据,帝国最高权力中心化作谋杀巢穴,法纪全面崩塌。

童谣“燕飞来,啄皇孙”成为精准预言。“燕啄皇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解光奏报中那一段血淋淋的历史:

曹宫之子被埋、许美人之子被扼杀、以及众多被迫堕胎的惨剧。

童谣如下:

燕燕,尾涎涎(‘燕’直接指代赵飞燕。‘尾涎涎’形容燕子尾巴光泽漂亮的样子,暗指赵飞燕姐妹以美色诱惑皇帝),

张公子,时相见( ‘张公子’指富平侯张放,他是汉成帝的男宠兼玩伴,经常陪同成帝微服出宫,在宫外与赵飞燕相识。此句点明了赵飞燕进入成帝视野的途径)。

木门仓琅根,( ‘木门’指宫门,‘仓琅根’指宫门上青铜铺首(衔门环的底座)发出的声音。合起来象征着尊贵的皇宫),

燕飞来,啄皇孙( ‘燕飞来’指赵飞燕入宫成为皇后;‘啄皇孙’则用燕子啄食幼鸟的残忍画面,比喻赵飞燕姐妹残忍地杀害皇子。因为相对于先帝而言,皇帝的儿子就是‘皇孙’)。

皇孙死,燕啄矢(‘矢’通‘屎’。这是一句非常严厉的诅咒,意思是皇孙们都被害死了,你这只燕子最终也只能吃到屎(不得好死)。预言了赵氏姐妹终将覆灭的结局)。

这首童谣被班固记录在《汉书·五行志》中,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直接反映。

赵飞燕这只“燕子”不仅啄食皇嗣,更啄空了西汉王朝的根基。

从此,“燕啄皇孙”成为了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

每当后世出现后宫专权、妃嫔杀害皇子、威胁国本的情况,文人和史官就会祭出这个典故,将其与赵飞燕、武则天等人物类比,用以抨击时政,警示外戚专权的危害。

成帝最终无嗣而终,导致外戚王氏(王政君家族)为填补权力真空而壮大,为王莽篡汉埋下伏笔。史家谓之“汉室中衰,自赵氏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