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166:汉纪(二十五)


《<资治通鉴>研读》166:            汉纪(二十五)


汉成帝杀子


公元前6年春正月,有十六块陨石坠落在北地郡,汉哀帝宣布大赦天下。

司隶校尉解光奏报说:“臣听说许美人以及原中宫史曹宫人,都曾经御幸孝成皇帝,生下了儿子,但儿子却都消失不见了。臣派遣官吏查问,了解了全部情况:元延元年,曹宫人怀有身孕;这年十月,曹宫在掖庭牛官令舍生下一个男孩。中黄门田客拿着一道诏令,和掖庭狱丞籍武,命令把她们关进暴室监狱中,然后说:‘不要问是男是女,也不要问是谁的孩子!’曹宫人说:‘您要好好藏好我儿子的胎衣,您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吗?’三天后,田客拿着诏令问籍武:‘孩子死了没有?’籍武回答说:“孩子没有死。”一会儿,田客出来说:‘皇帝和赵昭仪大怒,说怎么不杀掉他呢?’籍武一边叩头一边哭着说道:‘不杀掉这孩子,我自知是死罪;杀了他,也只是一死!’籍武通过田客上奏孝成皇帝说:‘陛下没有后嗣,儿子无论出身贵贱,希望您还是留着吧!’田客进去奏报,又拿着诏令来取孩子,把孩子交给王舜。王舜领了诏命后,把孩子接进殿中,为他挑选奶妈,告诉奶妈说:‘你要好好看护孩子,将会得到赏赐。但不能把这件事泄露出去!’王舜选定张弃作为奶妈。三天后,田客又拿来诏令,让曹宫人服药。曹宫人说:‘果然如此,她们姐妹要专擅控制天下!我的孩子是个男孩,前额下生有头发,很像孝元皇帝。现在孩子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已经被她们害死了吧!怎么才能让长信宫皇太后知道这件事呢?’曹宫人说完服下药丸而死。张弃喂养了这个孩子十一天,宫长李南手拿诏书把孩子抱走,也不知道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许美人在元延二年怀孕,十一月生下一个男孩。赵昭仪对孝成皇帝说:‘你经常对我说自己从中宫来。既然是从中宫来,许美人的儿子是怎么生出的?难道许氏要重新被立吗?’说完后大怒,用手捶打自己,用头去撞壁户中的柱子,最后从床上抢到地上,哭着不肯吃饭,然后对孝成皇帝说道:‘陛下赶紧安置好我,我马上想要回去!’孝成皇帝说道:‘我是特意来告诉你的,你却反而大怒生气!真不应该告诉你。’孝成皇帝也不吃饭。赵昭仪说:‘这都是因陛下自以为是。为什么不吃饭呢?陛下经常说道:‘我发誓不会对不起你’。现在许美人生了儿子,你最后还是有负前约,这又是为什么呢?’孝成皇帝回答说:‘我订约是要立赵氏,所以才不立许氏。我会让天下人没有在赵氏之上的,你不要担忧就是了!’孝成皇帝随后诏令靳诏手拿绿色的袋囊赠给许美人,放置在饰室门帘的南面。孝成皇帝和赵昭仪坐在那里,命令于客子去解筐上的绳子。还没解完,孝成皇帝让于客子和御者都出去,自己关上房门,单独和赵昭仪待在里面。过了片刻打开门,呼唤于客子用绳子捆好草筐和书囊,诏令中黄门吴恭交给籍武说:‘告诉籍武:草筐里有个死掉的孩子,你要埋在僻静的地方,不要让别人知道。’籍武就在狱楼墙的下面挖了一个坑,把那些东西埋在里面。其它饮药后伤堕胎还有无数,都发生在今年四月丙辰日大赦令之前。我认真进行调查:永光三年,男子忠等人挖掘长陵傅夫人的坟墓,正好赶上大赦天下。孝元皇帝颁布诏书说:‘这件事朕不应当赦免。’于是进行深入追究,那些人全都伏法诛杀,天下人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赵昭仪祸乱朝廷,杀害皇子,她的家人也应当受到严厉惩罚。她的亲族仍然都身处尊贵位置,围绕在陛下周围,让我们这些臣子非常寒心,这样不能惩治罪恶推崇礼义以昭示四方。请求陛下对这件事追察到底!”

丞相以下的官员议论后,建议决断以正法制,汉哀帝于是免掉了新成侯赵钦、赵钦哥哥的儿子成阳侯赵䜣,都成为普通百姓,把其家属迁徙到辽西郡。

议郎耿育上书说:“臣听说过继嗣失掉体统,就会废適立庶,这是圣人一向禁止的事情,也是应该引以为戒的。但是太伯看到季历适合当王位继承人,就一再退让,最后委身于吴越,这是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平常规则,最后王位传给王季,推崇了圣明继嗣,最后占有天下,子孙承业,七八百年,功冠三王,道德最为完全,所以封尊号时一直到达太王。所以世间必有非常之变,然后才有非常之谋。孝成皇帝自知不能在合适时间立下继嗣,感念虽然没有皇子,万岁之后不能秉持国家,那么国家权柄会受制于女主。女主骄横过盛就导致欲望无法制约,少主幼弱就会不能驱使大臣,当世又没有周公那样的栋梁辅佐朝政,恐怕会危及社稷,倾乱天下。先王知道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怀有独见之明,内断于身,所以废掉后宫当政的苗头,断绝没有继嗣引起祸乱的根源,这才把帝位传给陛下以安定宗庙。愚昧的臣下既看不清安危局面,无法提出长久之策,又不知道推演陛下圣德,表述先帝的心意,只是反复拷问内宫,把皇室的宴饮私事暴露在天下,污蔑先帝被女色迷惑,编造宠妾妒嫉行媚之事,完全违背了先帝的圣贤远见之明,辜负了先帝忧国忧民的本意。要谈论大德不能拘泥于世俗,要建立大功不会切合众人行事,这正是孝成皇帝之所以思虑亿万民众,看到陛下的圣德茂盛符合皇天的原因,这难道是世俗平庸的浅薄臣子所能达到的境界吗?何况对于君父的美德要大力弘扬,以便匡正补救消灭原来的过失,这是古今的通行大义。事情不合时宜时不去坚持力争,防祸于未然,而是阿谀奉承曲意奉迎,以求通过媚上取得尊位,在先帝去世之后,尊号已经确定,万事已经办妥,再去深入追究原来那些事情,张扬那些隐秘不可知的事情,这正是臣所深恶痛绝的!希望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如果都像臣所说,就应当宣布天下,使每个人都知道先帝的良苦用心;如果不这样去做,就会任凭那些诽谤议论向上涉及到先帝,向下流传后世,向远传播到百蛮,向近散布到海内,这并非是先帝托付给陛下身后之事的本意。大概孝子善于追述父亲的大志,善于成人之事,希望陛下深入体察!”

汉哀帝之所以能被立太子,也受到赵飞燕所出大力,随后就不再追查这事。傅太后感觉是赵飞燕立了汉哀帝,赵飞燕也很感激傅太后,但是汉成帝的母亲王政君和王氏家族都对这事心存怨恨。

丁酉日,汉哀帝封光禄大夫傅喜为大司马,加封高武侯。

秋九月甲辰日,有两块陨石坠落在虞县。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人又奏报说:“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都不应当再引用定陶藩国的名称冠以大号,车马衣服都应当符合皇家的礼仪,设置两千石官吏供奉他们各自职位,还应当为恭皇在京师建立庙宇。”

汉哀帝再次把建议交给下面讨论,群臣都顺承着说:“母以子贵,应当立尊号以表明重视孝道。”只有丞相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认为不可以。


师丹


师丹说:“圣王制定礼仪取法于天地,所以用尊卑进行明晰,这样人伦之序才不会错乱。现在定陶恭皇太后、恭皇后之所以以‘定陶恭王’作为名号,是出于母从子、妻从夫的大义。至于想要设置官吏,车服和太皇太后相同,这不是用来明晰尊卑和遵循‘尊无二主’大义的。定陶恭皇的谥号前面已经确定,按照大义不能再行更改。《礼记》中说:‘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服’,儿子没有为亡父再封爵位的大义,这是为尊敬父母的。作为别人的继承者就是别人的儿子,所以才会为被继承者服丧三年,但却减少自己父母的丧期为一年,这是为表明尊重本祖,但更为看重国家正统。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所以才封立恭王王后以奉承祭祀。现在恭皇长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其恩义已经完全具备。陛下既然继承国体于先帝,就要秉持重视大宗,承接宗庙天地社稷的祭祀,在大义上不能再供奉定陶恭皇的祭祀进入其庙宇。现在要想为恭皇在京师建立庙宇,让臣下前去祭祀,这是无主的做法。另外近亲不在世时应当毁掉庙宇,白白放弃一国太祖不毁的庙宇,却去进行无主当毁不正的礼仪祭祀,这并非是用来尊重厚待恭皇的做法。”

于是师丹开始逐渐不符合汉哀帝的心意。

这时,正好有人上书说:“古代用龟贝作为货币,现在是用钱币来代替,所以百姓才会贫困,应当改革币制。”

汉哀帝就询问师丹,师丹回答说可以改革,其建议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大家都认为钱币施行太久了,难以仓促变易。师丹年龄太大了,忘记了前面对汉哀帝所说的话,随后听从了公卿的建议。还有一次,师丹命令手下官吏写成书奏,官吏私下里写成草稿传了出去。丁氏和傅氏的子弟听说后,派人上书状告说:“师丹呈报密报的奏书,但路人手中却都持有这封奏书。”

汉哀帝询问将军和中朝官吏,他们都回答说:“忠臣不显摆劝谏之语,大臣奏事不应当事先泄露,现在师丹却让官吏书写的奏书流传到四方。‘臣不密则失身’,应当把他交给廷尉治罪。”

这事交给廷尉审理,廷尉弹劾师丹犯了大不敬罪。事情还没有裁决,给事中、博士申咸和炔(音guì,贵)钦上书说:“师丹的经术和品行无人可比,自近世以来大臣中能比得上师丹的人很少。他出于愤懑,呈报密封的奏报,来不及深思远虑,命令主簿撰写奏书,泄漏的过错不在师丹身上。如果因为这个来贬职罢黜,恐怕不能说服众人之心。”

汉哀帝贬申咸和炔钦秩位各二等,然后下诏策免掉师丹说:“朕考虑你地位尊贵责任重大,你却考虑事情不周密,心怀诡诈迷乱国家,进退之间违背命令,言论反复自相矛盾,很替君相羞愧!因为你曾受托为朕的师傅,所以不忍让执法处理你,朕已命令有关部门宽赦你不再处治。你交还大司空、高乐侯的印绶,免职归家吧。”

尚书令唐林上书说:“臣私下里看到罢免大司空师丹的策书,深感其中的指责过于痛切。君子作文,应当为贤者避讳。师丹作为当世儒宗,其德行是国中的长者,亲自教授过陛下,位列三公,所犯的过错非常微小,海内人并没有看到其重大过失,并且很多是过去的事情,免掉爵位的处罚太重。京师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应当恢复他的爵位封地,以后能够奉使朝请。希望陛下能体谅臣下之心,安抚曾担任过陛下师傅的大臣。”

汉哀帝采纳了唐林的建议,下诏令赏赐师丹关内侯爵位。

汉哀帝采纳杜邺的建议,召见朱博,重新封他为光禄大夫,又升任京兆尹。冬十月壬午,汉哀帝封朱博为大司空。

中山王刘箕的儿子刘衎幼年就有眼病,他的祖母冯太后抚养,多次他孙子祈祷。汉哀帝派中郎谒者张由带领医生前去为刘衎治疗。张由平时有癫狂病,有次发病暴怒返回长安。尚书行文指责张由擅自离开。张由非常恐惧,就借机诬告说中山太后冯媛巫祝诅咒皇帝和傅太后。傅太后和冯太后一起侍奉过汉元帝,平日非常怨恨冯太后,就借机派遣御史丁玄前去审理案件,连续审讯了几十天一无所获。

傅太后更换了中谒者令史立审理。史立受到傅太后指使,希望自己能够封侯,就严刑拷问冯媛的妹妹冯习和另一个寡居的妹妹冯君之等人,接连逼死了几十人。最后一名姓刘的巫师挺刑不过,诬陷奏报说:“冯太后想通过诅咒,谋划杀掉陛下,以便册立中山王继位。”

太后巫祝诅咒谋反,定为大逆不道罪,随后审问冯太后,但冯太后没有任何供辞。史立等人说道:“当年大熊上殿你是多么的勇敢啊,现在为什么胆怯了呢?”冯太后回头对身边的左右说道:“这是皇宫的内部话,并且是前世的事情,小小的史立怎么能够知道呢?这是有人故意想要害死我啊!”

冯太后说完后服毒自杀。宜乡侯冯参、冯君之和冯习的丈夫和儿子都受到牵连,有的选择自杀,有的被诛杀,共死掉了十七人,当时的人们无不哀怜。

司隶校尉孙宝奏请进行重审,傅太后大怒说道:“皇帝设置了司隶校尉,竟然主使他来审察我。冯氏的事情十分明白,这是有人故意挑我的刺来宣扬我的过错,我要让其连坐。”

汉哀帝按照傅太后的意图,把孙宝逮捕入狱。尚书仆射唐林进行力争,汉元帝认为唐林这是结党营私,把他贬职为敦煌鱼泽障候。大司马傅喜和光禄大夫龚胜坚持力争,汉哀帝替他们向傅太后说情,这才释放了孙宝并恢复了其官职。张由因为首先告发,汉哀帝赏赐他关内侯爵位,史立则升任中太仆。


冯太后自杀


黄其军

      作于2025年2月27日(古历乙巳年正月三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资治通鉴>研读》165

《<资治通鉴>研读》164

《<资治通鉴>研读》163

《<资治通鉴>研读》162

《<资治通鉴>研读》16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