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跟儿子一起学习历史时,中国的南北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说得最多的就是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团结,南北差异;但跟随儿子一起学习历史之后,我才知道,南北还真不只是地理的差异,分分合合的众多朝代里,南北就都不是一回事!
且不说历史上从秦始皇第一次成功统一了天下,中国大统,但没过几十年天下就分崩离析;从三国到晋代,南北一直混战;最盛的从三国后期到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群魔乱舞。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简单来说就是曹魏的老员工司马懿斗命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二儿子司马昭灭了蜀汉,孙子司马炎懒得装了直接登基捎带着把灭了东吴,完成了一次统一。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具体可以看看电视剧《虎啸龙吟》,总之三国到最后天下姓了司马。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在此期间每个国家之间的征战让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游牧部落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这也是历史第一次著名的“衣冠南渡”。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作为汉族政权和东晋的延续,其各朝皇族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南朝是汉族政权东晋的延续,北朝是五胡发展而来游牧民族的政权,南北常有摩擦互相对峙,但总体来说北朝实力比南朝强。
南朝这边,前期得益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了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主流士族拥护,可惜士族只想维护现有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频发,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后期虽然在梁武帝萧衍经营之下南朝国力曾经逐渐追上北朝,但萧衍晚年过度崇信佛教荒废国事,侯景之乱后死在台城,部分萧氏皇族为争夺皇位而各自为战,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最后即使陈文帝完全统一南朝,但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
北魏由于忌惮柔然的牵制,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关系友好的突厥取代柔然后局势方才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北朝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贵族关陇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逐渐占据统治地位及主体,取代鲜卑贵族,也为后来的杨坚建隋打好了基础。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称隋文帝建立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也可以想象,如果“有幸”生活在这动荡的300年里,老百姓该是多惨啊!更能深刻体会“珍爱和平”的内涵了。
随后的隋唐虽是中国最鼎盛时期,也是采取胡汉双轨,军事方面大多依靠北方、西北胡人血统的群体,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来著名的“安史之乱”,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百姓民不聊生,朝廷也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时期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当时的皇帝“明皇幸蜀”,后来黄巢起义,又是“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逃命之所,自然也就成了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再后来,另一支旁系的李氏子孙占据南方,也就有了南唐。这样,大量中原人口向南方迁移,为南方带去了中原文明。
后面的五代十国、宋代,虽是汉人为主要政治地位,南北的割据仍然存在。在南宋又发生了第三次“衣冠南渡”,这一次,跟西晋的情形类似,又是外族入侵,金兵攻克大宋的首都汴京,一下子捉了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史称靖康耻。爱国将领岳飞写有一阙《满江红》,里面就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可见那是多大的耻辱。宋朝王室仓皇南逃,在应天府(今南京),赵构称帝,这就是南宋。后来,被金人打得继续逃窜,偏安杭州。朝廷南渡,自然也就带来了人口的大迁徙。这三次衣冠南渡,带来了同样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经过叠加,经济中心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江南地区。
紧接在后面的辽国、大理、西夏、金、元,全是北方的契丹族、白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把汉人摁在地上摩擦,南北的武力斗争中北方总是略胜一筹。虽然有朱元璋草根汉人皇帝带领汉人创立了刚硬的汉人外交政策,统一延续了汉人的华夏文明,但最终又被满人创立了清朝打败。
满人真是侵略来的不心疼,清朝末年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把中国华夏的领土一块一块地割让给外国人。就是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的民国,南北仍然是一片混乱的局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方独立17个省派出代表的共同推选下,于南京宣誓就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建立后,清朝并没有随之灭亡。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南北朝。
由于革命党是一盘散沙,孙中山这个临时总统手上也没钱,没能力号召诸省北伐,无法以武力统一全国。所以在彻底推翻清朝,统一中国这个问题上,南方的革命党和北方的北洋系就展开了谈判。谈判的核心就是谁当老大的问题。而又由于当时袁世凯手里有钱,有兵,有各国大使的支持,再加上北京已被他控制,溥仪的小命实际上捏在他手上。所以谈判的主动权就掌握在了他手里。只要他能逼迫清帝退位,他就是中华民族第一功臣,就能取代孙中山,出任大总统。但他一直用手段拖延不去南京任职,最后是在北京宣誓就职。
但南方的革命党又马上抛出了新鲜出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临时约法里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它规定中华民国施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所谓内阁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内阁,总理有权,总统无权。其实孙中山的本意是搞效仿美国“令行政机关的职权,集中于行政元首”,搞总统制。但面对眼下的局势,他也只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否决了总统制,实行内阁制。后来北洋国民党二次革命,又被袁世凯弄成了“总统制”,甚至“称帝立宪”制度了。这直接就导致了护国战争,最终袁世凯下台并气死。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大总统之位,他是民国第三任总统。混战之间,黎元洪被段祺瑞搞倒后,冯国璋扬言国不可一日无总统,然后他就以副总统的身份入主北京,担任临时代理大总统,成为民国第四任总统。(冯国璋至始至终都只是代理总统)。
临时大总统还有徐世昌、曹锟、蒋介石和李宗仁近代及民国的这些时间里,南革命军和北方北洋一直在掐架,随后的各个地方军阀之间互相打架,背后还有欧美强国、日本等列强在支持内战。这混乱的几十年间,多少百姓丧命战场、流离失所、饥饿挨冻……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全国再次统一。
写到这,我也大概回味了中国历史4000年以来南北分分合合、打打杀杀的那些事,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别和差异估计一直不会改变,源远流长,未来的历史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