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和朋友互相帮助、分享美好与幸福,那是最理想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讲的就是朋友之间应该少有金钱瓜葛,一旦混杂了金钱的因素,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起来,很难再像从前一样维持良好的关系。
人的思维是很有意思的,也是很讲感情的,这个无可厚非。然而感情讲得太多,就会有一些事找到你身上,这种事一旦发生,你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不和情理,甚至做了还不说你好。我在这里要说的事就是——“借钱”。我的观点是永远不要向别人借钱,也永远不要借钱给别人。没看错,就是永远!
(一)谈谈钱的问题
现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也都能看得见,抛开那些富翁不说,咱们这些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手里能掌握的资金,谁又能比谁多多少啊!
即便手头有些积蓄,也自己含辛茹苦、省吃俭用攒下了一些血汗钱,为自己买件东西都要经过深思熟虑,这个时候却要白白的“借人”,对自己忍心吗?也许这些钱可以改善下生活,可以为家里添置些东西,可以为家人买几件衣服,哪怕犒劳下自己也好啊,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要借钱给别人。
(二)面子问题
相互借钱最多的,肯定是所谓的朋友,是的,“所谓的”!因为朋友之间好面子,大家感情不错,借钱的人容易开口,而拒绝的人却不好开口了。现在给人误导的一种思想是有钱借是应该的,不借反倒成了落井下石、无情无义。
但要记住:钱是你的,不是别人的!不借没有错!所以不要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去借,该拒绝的时候就要拒绝,要不结果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可能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而更容易失去他。没事总惦记向你借钱的“朋友”,已经不是真正的朋友,所以不借也就更加无可厚非。
(三)恻隐之心
借钱总要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借钱人希望通过对自己目前情况加以夸长的描述,来博取你的同情,从而达到借钱的目的。但也无非就这么几种:
1.因为穷,没钱生活。不管是真穷,还是假装哭穷,这种绝对不能借。这种人本来就没钱,钱借出去后,他 上哪找钱还你?再说了,都要没法生活了,还不赶紧想办法,四处借也解决不了根本上的问题,谁不是一步一步有的钱,这种人通常都是好吃懒做,而你这里又不是慈善机构。贫穷是国家都解决不了的事,更轮不到你来解决。
2.因为急用或周转。如小孩读书、家人生病、买东西等等理由,要借钱短期周转,这种也不能借。这种人本来底子就薄,有点事就得去借钱,将来可能花费更大,更没办法还给你。而且就是以后有了钱,也要先拿去享受生活,根本不会还你钱。更不要相信承诺的什么“五天一定还”这类话,到期限准出这样那样的状况,倒霉的还是自己。
3.他们把自己的钱用来快活享受。或存在银行不用,偏偏要到处借钱。这种人品都有问题的人,离得越远越好,更谈不上借钱给他。
(四)信用问题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诚与信的严重缺失,导致人们谈“借”色变。沉痛的教训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很难有奇迹发生,借出去的钱,能够收回的概率微乎其微。所谓“借”,在某些人的观念中,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因为从理论上讲,“借”是建立在“还”的假设上。
有了这个大胆的假设,借钱的人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出借者才能自欺欺人,至少不至于渺无希望。也许,当初借钱的人确有还钱的诚意,至少朦朦胧胧还有一点想还钱的幻觉。然而,时过境迁,等到借来的钱用光,无力偿还之后,那种想还钱的幻觉便渐渐淡漠了。或许这时他还心存一点点歉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一点点歉意也无影无踪,变成理所当然了。
他甚至还会生出劫富济贫的念头,觉得你比我有钱,为什么还要让我还。如果你催得紧,他只好把话给你挑明,“实在对不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能拿他怎么办?即使他出于无奈,每次能还点儿钱,对于你来说,也能活活熬死你。既然是这样,借钱出去,就不该等人还。
所谓“借钱”给人,事实上等于“送钱”给人,而且还不能赢得慷慨的美名,更不能赢得借者的感激,因为“借”是期待“还”的,动机本来就不算高贵。懂得这个道理,真正聪明的人,绝不借钱给人。
另外,还有一些卑劣之人,与其说是借钱,不如说是以借钱的名义来“骗钱”。这种人借钱本身就出于恶意,借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还,纯粹是凭空编造各种理由,骗几个钱算几个钱,把钱借给他,就等于肉包子打狗了。
从我们来讲,凡事应防患于未然。平时低调点儿,经济状况不要透露给别人。现在的社会,只要知道你有,那就保不齐有人惦记着。生活压力这么大,谁都不容易,只管看好自己的钱袋子,捂紧点儿。
遇到有事没事就喜欢找你借钱的朋友,你一定要想出办法来对付他。你可以建立一个“穷”的固定形象,表明你每月的钱只够你勉强生活的,多余的一分都没有,相信有借钱想法的人会远离你的。你还可以在人前表明你的立场,自己不会像别人借钱,同时也绝对不会借钱给任何人的,这样绝没人会找你借钱,一了百了。
此外,还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手头有点钱了,就自以为可以解救广大群众了,做个慈善家,你还差得远呢!社会就是这样的,在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的时代,只管管好自己,永远不要借钱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