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做淡定的胖子or暴怒的瘦子

经常会有4岁左右的家长咨询,自己4岁的孩子变了样,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情,只要家长不同意,就打人,骂人,不道歉,扔东西,还占有私藏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这些不好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必须要制止的。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道德是非观念的,儿童的行为,一旦被贴上标签,就会朝着我们标注的那个方向发展。


刚毕业时,同样面对4岁孩子,对他们的挑战行为,会生气,当我发现,自己压着火和他们沟通时,孩子的这个行为,就越加剧,因为他能感受到你的状态。


情绪是一股能量,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不说,别人就感受不到,孩子是很有灵性的,他知道你生气了,可以感知到。你越压制自己,他就会故意挑战你,除非你暴怒,打了他一顿,可是那样仅仅是管一会儿,并不能解决问题。


于是,我们的情绪----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面临自己的权威受损,或者自尊心受损这个过程。我也经历了当老师权威被挑战的这个过程,面临了严重的内心冲突,管或不管。


后来,我被一个孩子的行为治愈了,有一天,班级里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到了4岁多,不仅是行为粗鲁,粗俗,而且常常用语言攻击其他小朋友。有些孩子被攻击以后,就哭了起来,有的孩子被嘲笑吃的太多,太胖,闹着要减肥少吃或者不吃。


为此,幼儿园也针对豆豆专门做了沟通和主题引导,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有一天,豆豆欺负别人的情况被打破了,户外换鞋子时,豆豆去攻击毛毛,嘲笑他是个大胖子,我也听到了,就去制止。


毛毛听到豆豆的话,并没有很生气,而是不缓不慢的对豆豆说:“我是很胖啊,可是我就是这样的。”


豆豆看毛毛不生气,接着说:“胖是没人喜欢的。”


毛毛回答:”我爸爸妈妈就很爱我,也喜欢我。”


毛毛不上当,豆豆继续说:“才不是,你看,我就不喜欢胖子,吃的还多。”


毛毛说:“你喜不喜欢我,和我没有关系,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而且我是有点胖,但是我很有力气呀。”


豆豆听了,举起手里的玩具,就要打毛毛。毛毛用眼睛瞪着豆豆,仿佛在说,打一个你试试,豆豆的手停了下来,自己没意思的走了。从那以后,老师发现豆豆不攻击毛毛,只要他想攻击毛毛,每次都被毛毛气的跳脚。老师就引导豆豆保护小朋友,后来,豆豆成了班里的老大,守护着全班的小朋友。


这样的画面,在我心里停留了好长时间,每次,有家长咨询4岁孩子的问题时,我都会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也明白为什么其他孩子反复引导,都不具备这样的效果和反应,那些孩子反击的话,常常是哭着说出来的,是没有力量,所以达不到保护自己的效果。


对此,我们对毛毛的妈妈进行了访谈,原来,毛毛的妈妈,从孩子不到几个月时,就接触了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而且不断的学习心理学,完成自我成长的这个部分。妈妈温柔有力,了解毛毛的发展阶段,以及毛毛的心理需求,所以,毛毛的心理力量足够,获得了足够的认可和接纳。


反观,其他孩子,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有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支持安慰孩子,反而责备孩子不能保护自己,你怎么那么笨,所以孩子内心是不安全,恐惧的,长时间这样,孩子的内在力量就会变得更弱,这一类孩子,如果长期处在不被支持的阶段,就会在成年以后感受到自己不被支持,或者做事情没有动力,或总是处在讨好状态,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当老师的这个过程中,发现呢,比如你自己在父母身上有些功课,没有完成,比如说,自我价值感不足,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而你没有完成自我修复的这个过程。


你就会发现,别人一句话,就变成了你的情绪勾子,你就会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内心有不被爱的感受。


这个部分,不仅是要看一些书,更是需要去做一些个人成长的。


育儿先修己,只有你把自己的这个部分完成了,才能更好地支持到孩子,才能带给孩子有力量的爱。

著名情商教育家张怡筠博士有过这样一段话,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愿我们敢于突破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愿我们在育儿的过程,当那个淡定的胖子,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和支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