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认真的看完了武志红老师的《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受益匪浅,其中很多点都有思考的价值,特别是和有关教育的理念相吻合,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要把挫折扩大或延伸。
现在除了情商、智商外,还有一个词超级火,那就是“逆商“,因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挫折,在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反应不同,所受到的影响也就不同,这之间的差别就是每个人逆商的差别。
书中说“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在处理挫折时,把挫折控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之中,而不要把挫折扩大甚至延伸。也就是说,如果事件A让你受伤,那么就在事件A的范围内处理自己的伤,而不要因为不想面对事件A弄出一个事件B来,让事件B成为治疗事件A的工具。“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今天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失误被老板狠狠的骂了一顿,心情很沮丧,这对于你来说是一点小挫折。那么,面对这个挫折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自己的沮丧,拥抱自己,可以想想如何改进,下次避免这个错误,接纳自己的失误。而不是,你为了掩盖自己的沮丧跑到商场花重金买了个LV包包,当时好像很爽很开心,可是第二天你会更沮丧,受到批评的痛会再次涌来,不仅如此,自己的钱包还受到重创,让你更加懊恼不已,痛恨自己的一时冲动。
这就是拿事件B来治疗事件A,结果越治疗效果越糟。
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这句话不仅有上面所讲的那些感悟,还进行了下面两点的拓展思考:
1、 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什么是自然后果呢?比如说,今天晚饭时,你叫孩子来吃饭,而孩子只顾着看电视,磨磨蹭蹭不肯来吃饭,那么好吧,过了饭点你就可以收拾起碗筷,那孩子呢就自然的承担起“该吃饭时不吃饭“的自然后果——饿肚子,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饿,不过我相信你可以忍忍,那等我们明天早上吃早饭吧。“
饿肚子显然就是不吃晚饭的自然后果。那什么是逻辑后果呢?同样是孩子只顾着看电视不吃饭,那么妈妈就说了:“好,我叫你那么多遍你不听话,不来吃饭是吧?那行,本来说好吃完饭出去看电影就不去了。”这个就是逻辑后果,因为看电影和吃饭本身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有效的逻辑后果其实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可是却被很多家长和老师当成了“惩罚”在使用,惩罚只会暂时的迫使孩子屈服,但是孩子绝对不会改正错误,会经常再犯。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体会到事情本身带来的直接后果而发自内心的去改正,我们要的不是孩子短暂的服从,我们要的是孩子能够从中学到有助于他们以尊重和有尊严的方式培养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大量东西。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自然后果,尽量避免逻辑后果,因为大多数家长和老师真的不会用,会适得其反。
2、 总是翻旧账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仅对当前的这件事情对孩子加以斥责,更是经常会把之前孩子犯过的一些过错拿出来再跟孩子说教一番,还加以评判,就比如孩子今天上学忘记带课本,让你去学校送了一趟,你很生气,于是劈头盖脸的把孩子斥责一番,不仅批评他今天忘记带课本,还说起了前天出去玩忘记把玩具拿回来,还有考试时忘记检查,甚至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刷牙,不按时起床等相关的不相关的差不多孩子曾经出现的所有错误你挨个数落一遍,最后得出一个“你就是个不长记性不听话的坏孩子”。
孩子每犯一个小错误的时候你都会把所有错误翻出来“复习”一遍,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贴各种糟糕的标签,那么你的孩子不断的重温这些错误,不断的吸收这些标签,最终他就会变本加厉的变成你说的样子,毫无悬念。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你对孩子说的话会不断的塑造孩子的潜意识,因此请认真对待自己对孩子说的话,不停的责难和羞辱孩子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教育的目的是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停止翻旧账,把犯错当作学习的机会,可以用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问题想清楚,我们要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以及只顾着发泄自己的情绪和责难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糟。
——END——
我是福妈,每天一篇读书分享,让我们一起在不断精进的路上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