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两天了,截止到目前,终于初步实现了我有关书籍的断舍离!
和很多城里人一样,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我们放弃了城边宽大舒适的大房子,蜗居在了一个交通方便的地方。城里的房子小,家里孩子又多,于是学生就多,书自然也多。为了安置诸多各式书籍,两个大书柜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之后又陆续购置了移动书柜、小边柜,还有纸箱若干。然鹅,置书空间仍然日益吃紧,以至于满屋尽是本本册册。呵呵,倒是方便取用了。眼看着就要无落脚之地,终于下定决心——断、舍、离!
不过,真做起来,才知道有多难!
所有的书,想当初都是俺一本本精挑细选出来的,现在要处理了,一时间是看哪本哪本好,看哪本哪本有用。尤其是那些印刷制作精良的精装版书籍,一想到“扔”字,立刻肉疼的不行不行的。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扔,耳边便有个声音说:留下吧,挺好的,再说即便现在用不上,说不定以后会有用啊。真是舍不得任何一本!
这估计是人之常情。我父母近八十岁了,两个人都是抗日战争时期落地,大半生都在物资匮乏中度过。在他们二老眼里,一切都是有用的,眼下没用,以后也一定会有用。一个用了好几次的塑料袋,一张孩子们用了一大半的纸,甚至一小截旧皮带,都被他们欣喜若狂地挖掘出“剩余价值”,都十分有被保存下去的必要。于是柜子箱子越来越满,“家产”越来越庞大,尽管那些东西在我们眼里都是破烂、垃圾。
每每看到家里越来越逼仄的空间,便动员他们扔东西,结果便是迎来一场规模浩大的物资清理与家庭历史回顾展。随着那些积满灰尘的或是叠放整齐的老物件被拉出来示众,老两口便开始回忆当时的种种,那些尘封的故事,过去了的喜怒哀乐,如一部超长的电视连续剧般席卷而来。然后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东西统统各归各位,一件也没被抛弃,搞得我们哭笑不得。早知如此,何苦这一场劳累啊,真是令人费解!
然而,在别人难以理解的事,果然到了自己身上就明白那种切肤之痛了。当我决定要处理某本书的时候,只要一拿起,当时买它入手时的情形便立马浮上心头。给谁买的,为什么买,当时是什么心情,一切都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搞得越发的难舍难分,完全和爹娘一个版本,真是令人灰心。
不过好在几个回合之后,忽然间明白了,断舍离之所以难,难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减少和失去,以及那些所谓的未雨绸缪,真正难以割舍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曾经和过往啊!
想清楚这些,人便一下释然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正所谓逝水难追,就让它好好地走吧。未来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日子,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筛选、装箱之后,那些不准备留下的书籍终将要到下家儿去,继续它们的发光发热,而我也顺带着把过去的日子回味了一遍,该了结的了结,该记住的记住,适时地为过去打上一个休止符,然后带着满心的轻松,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