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庄闲谝

        夜幕渐沉,厚重的云层里透出些许橘红,稍微有点刺眼,像是提醒该下班了。匆忙间,一天又过去了,明天或许是个大晴天。

        和东湾镇张家庄的4位大哥大姐在村里的四条巷道转了一个下午,挨家挨户查看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情况,约摸走了三四公里,一点也不觉得累。这个庄子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是小时候的老庄子。

      走到村子中间的十字路口,遇到了两三个骑电动车的大哥,他们从巷子的几头不约而同停在路中间。大家谁也没有客套,一个没有含义的眼神就算是打招呼了。李书记对其中一位皮肤晒的黢黑、裤腿挽到膝盖的大哥说,“尕娃子,你家院墙边上的草还得再铲铲……”。不等书记说完,尕娃子抢先道,“书记,我都铲了三天了,铲的青草把我家大公牛都撑死了一头。”他像是在诉苦,黝黑的脸上没有丝毫难过神色,更像是在炫耀为改变村容村貌付出的努力,以及自己不差这一头牛。旁边一位大哥跨坐在电瓶车上,手上夹着的烟头悠悠的燃着,接过话,“牛吃惯了干草,猛吃一顿青草能不撑坏嘛”。王会计打趣道“不年不节的,你娃还不是想吃肉了,故意的!”几人你一言我一句,把墙根边看大家闲谝的老大娘都逗笑了。

    北边巷道又驶来一辆三轮车,一个小年青载着媳妇孩子从人群后快速经过,像是刚刚拉水回来,洒了一路水印子。李书记赶紧朝着三轮车背影大喊,“回去赶紧铲草!”小年青似乎是答应了,回答的话一半进了大家耳朵,另一半消散在车轮后扬起的风里。

      颇有气势的徽派小院里,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骑着比他身材略微矮小的摩托车驶出,发出电锯般的轰鸣声,他从人群边驶来驶去,每一次经过都会引起人们侧目,小家伙并没有和这群大人打招呼,独自享受人们羡慕的眼光。许是大人们认识他,他不认识这些长辈。

    天色越暗了,全村太阳能路灯亮起,毫无规律,一点也不突兀,这就是高科技带来的好处,路灯会因天色变化自然而然地亮起熄灭,不用和时间商量。

    十字路口的人越来多,越来越热闹,骑电瓶车的,骑三轮车的,走路的,接上话接不上话的都要说道两句,闲谝的话题早从清理杂草扯远了。

    一瞬间,我有点恍惚,一种熟悉的亲切感涌上心头,眼底也涌起一阵酸涩。此时此刻,像极了我从小长大的庄子。

    小时候的晚上,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或忙或闲的人们悠悠荡荡地向村子中心的榆树下聚拢。凭着说话人的声音和烟头红点或高或低的位置,大约可以判断出谁在大榆树下谝闲传,抽烟人是站着还是蹲着。人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谝,只是从喉咙到唇舌间的自然而然的话语,没有经过从心肺到大脑再整理的加工,听起来就是舒服。村中心的大榆树几十米年来听着村里的喜忧和秘密茁壮成长,脖子都歪了,最底下的一枝伸的最长,枝叶茂密得快要挨到人们的脑袋,想来爱吃“瓜”是自然界的天性。

        张家庄路边稀稀拉拉的长了几棵果树,果子挨挨挤挤地拥着枝子,感觉快要把树枝坠断了,这些年,它们也吃了不少“瓜”,想必秋后会更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离县城五里有一个李庄村。这些年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有一些没出远门的,也都在县城里挣钱。开小饭馆的、送外...
    静心怡然阅读 380评论 2 20
  • 到民乐,可不一般。这是我妈妈的妈妈的故乡——外祖母葛存珍,娘家就在民乐祁连山坡下。 那地方吃涝坝水。坡上种小麦和青...
    行吟斯基阅读 4,615评论 4 13
  • 尽管我不止一次向别人说过这条路,可我每次回村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还想说说脚下这条路。 这是一条连接村...
    骏马悲嘶阅读 634评论 9 23
  • 【上篇】 这是一个返贫户的内心独白,但绝不是所有贫困家庭的写照! 我虽然曾经多次走访、帮扶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过温...
    邓文伟阅读 586评论 5 12
  • 又是一年春节的临近,又将踏上归去的路途,我的归去只是为了看望还在那片村庄生活着的老母亲,她已年迈,七十有余,习惯了...
    sabrina_liu阅读 1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