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前几天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孩子就不听话,我问怎么了?她说我上班累,加班,不就是愿意让孩子好好学习啊?怎么他就不好好学,老师给打电话,字不好好写,我觉得委屈的很,喊叫他,人家都想跟你干起来。我说你怎么给孩子沟通的?她说我就回去说你写完作业了吗?你怎么不听话?怎么总玩。
我说你这样说,我以为你要批评我,才不管你的需要是什么?孩子不知道你的需要(认真完成作业)当然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算听话。再想想生活中的我们是怎么样表达的。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妇女在表达请求时感到别扭,好像做错了什么。例如,她可能不会说:“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相反,她的话听起来也许就像是辩护词:“你知道我一整天都没歇过,我熨了所有的衬衣,把这周的脏衣服都洗了,准备了午餐和晚餐,还出去买了东西……你是否可以……?”“不!”她委婉的请求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马上被拒绝了。她试图证明她应当获得某种权利。然而,对方的拒绝似乎再次表明她的需要微不足道。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人人都要会的艺术。不是说会说话的都会沟通,而是会沟通的人可以更关爱自己同时互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