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全家搬到一座有个小院的房子。院子不大,但是从还没搬过来,我和先生就计划好在院子里种菜。或许是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是多年城市生活,希望能吃到自己种的不加农药和化肥的“绿色蔬菜”的缘故。心里描绘着要做饭的时候,去院子里摘些菜,拔棵葱,这种田园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妙。
于是,从开春就开始忙活起来,计划着这一小块种菠菜和生菜,墙根下栽黄瓜种子、那一小块栽西红柿……然后翻地、买种子、肥料、菜秧子…………肥料基本都是通过网购的方式,菜秧子则担心路上运输,导致秧子蔫了,就问了附近一个卖菜的大哥,因为我知道他们在郊区自己种菜。他很爽快地给我带来了黄瓜秧、茄子秧子和西红柿秧。于是,每当有种子或者秧子到了,就开始根据秧子是否适合多晒或者少晒阳光,安排他们种或者栽到哪里,同时根据能买到的种子和秧子情况,安排也随时进行变化。
最开始撒的是菠菜和生菜的种子,由于三、四月份天还有点凉,这些种子都洒在了窗前向阳的地方,同时学着农民大棚和地膜的原理,用家里的保鲜膜覆在了撒了种子的地上。果然,这种方式让生菜和菠菜发芽比较快,在四月份,我们就吃上了自己种的菠菜和生菜。
院子里有一个在装修的时候就做好的架子,当时计划这个架子旁栽葡萄树或者其它爬藤的蔬菜由于第一年春天基本都处于疫情时期,也没有得到可靠的葡萄树来源,架子旁就种上了网上买来的长窝瓜。这个瓜很适合清炒或者做馅,以往夏天回老家的时候,都会带一两个回来,全家人都喜欢吃。网上买的窝瓜种子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尽管没有怎么施肥,只是按时浇水,第一年三五棵窝瓜秧子,竟然爬满了架子。盛夏时节,黄色的花朵开过之后,墨绿色带点花纹的窝瓜也大大小小的长出来了。炒着吃、包饺子,可是点缀了家里的伙食品种。随着一个接一个的长大,我们也分享给左右邻居、朋友们。一直到秋风吹来,还有零星几个窝瓜吊在架子上。另外一个丰收的蔬菜就要数丝瓜了,这个种子是沧州的朋友送的,在朋友的村庄里,这是个非常受欢迎蔬菜品种,主要原因就是产量高,几个丝瓜秧,就能爬满架,而后就是争先恐后借出很多的丝瓜。这个丝瓜品种和我们在北京菜市场买的有点差别,本地市场上的丝瓜多为网格皮,但是手感软软的,如果不愿意削掉,皮也可以一起炒来吃,这个品种却是带棱而且很硬的皮,皮一定要削掉才能吃,但是这个品种口感更好,而且可以生吃,沧州的朋友家里或者当地的餐馆,经常会有芝麻酱拌丝瓜这个凉菜。但是这种丝瓜还有个特点,沧州朋友特意嘱咐我,千万不要种早了,这个秧子天热的时候不结瓜,得天凉了也就是立秋后才开始大量挂瓜。于是,在窝瓜秧已经爬架的时节,我们才开始种丝瓜种子。搬家后的第一年,从夏到秋,窝瓜和丝瓜秧子爬满了架,墨绿的窝瓜和带棱的丝瓜左一个右一个地垂下来,好一个丰收的景象!
院子里还栽了黄瓜、茄子、西红柿和青椒,由于院子本身不大,中间的木地面和架子又占了相当的位置。所以,这些秧子也只能要么见缝插针地或是栽到了菠菜地里(菠菜拔完就只剩这些了),要么栽到了墙根下,黄瓜秧在南墙跟,开始秧子长得还不错,我们买了专门地蔬菜架将其架起来,可是在结了四五跟黄瓜地时候,盛夏时节,秧子开始不明缘由地变干黄,在我们没有经验手足无措中,慢慢地死掉了。后来和老家的老母亲打电话的时候说起这事,她说可能是离墙太近,夏天墙热烤到秧子了,而且墙比较高,影响了透风。西红柿和青椒分别栽到了东西两处有空地的墙根,夏季雨水多,西红柿秧子窜地非常快,可是就是不怎么结西红柿,问了卖秧子的大哥,他说西红柿需要“打顶”,也就是减掉疯狂生长的秧子尖,秧子生长太快,养分都到了这里,所以就不结果子了。可是,我们知道地太晚了,等打了顶,西红柿地季节也到了晚期,所以这一年只收获了几个不大的西红柿。西墙跟的青椒,倒还不错,五、六棵秧子,结的青椒,做了两三次菜。另外西墙跟水台北侧还有一小块草莓,尽管结的草莓不太大,而且酸酸的,整个春夏,也成了小女儿每天必来“遛弯儿”的地方,红一颗,摘一颗,吃一颗,有时碰上大颗的草莓,水龙头上洗完就跑来给送给正在厨房忙活的我。
第二年,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墙根下只栽种了窝瓜和丝瓜,不再栽种相对比较娇气的黄瓜、西红柿。婆家的几棵葡萄树,早就被先生惦记上了,清明节回去的时候,二话不说就挖来了,栽到了院子架子的东头。窗前,朋友给送来了一个已经挂了果的无花果树,这棵无花果树,我用和我家“有缘”来形容,没有任何需要“服土”之类的事情,自栽上就开始疯长,7月份的时候,颗的无花果熟透了,真是甜!和窗前另一侧还没结过果的樱桃树相呼应,再加上南侧架子上和第一年一样爬满架的窝瓜和丝瓜,尽管葡萄树第一年没怎么长,依然抵挡不住小院一派绿色盎然的景象。
有两位朋友家我们经常去,他们都是楼房的顶层,都有大大的平台,其中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养花,自从搬到这个房子,几年来各种花花草草,将大大的平台装饰地非常美。另外一家朋友,平台虽然没有前一位朋友家大,但是各种绿植、盆景,加上小假山这样的景观,也很别致。于是,我们也渐渐滋生了改变小院风格的想法。
今年是我们搬到这个房子的第三年,开春之后,不再各种渠道搜罗菜种子和秧子,改成了各种卖绿植、鲜花的地方,花店、附近早市卖花的摊位以及线上某宝、某多多,都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养花这事,比种蔬菜更需要技术,不同的花习性不一样,有喜阳光的,有怕阳光晒的,有需要专用土的,也有院子土也可以的,夏季需要天天浇水的,也有夏季浇多了容易烂根的……于是,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各样大大小小一盆一盆的花来到了我家。因为这次重点布置的是院子,所以,买花的时候,也是主要倾向那种适合户外的品种。由于是养花新手,开始买的都是比较普通好养的,网上买了两棵爬藤的月季,一棵粉色龙沙宝石,一棵黄色黄色庆典,一棵栽到了门口的之前种生菜的木箱里,一个在木箱旁边的地上,用小支杆帮它架在木箱上。两棵花上都带着不少花朵和花骨朵。木箱里其余地空间也被我填满了各种颜色和品种的小月季。另外一个木箱,被我早早地就从网上买了百合花球,也都相继发芽,到了五月底,顶上都长出了花苞,继而各种颜色的百合花争相斗艳。于是,房门口的空间顿时让人眼前一亮。一天去早市买菜,看到买花的老伯那里有芍药花,这个花和月季花一样,算不上高级,但是好在比较好养,于是两棵芍药来到了以前菠菜、茄子的位置上。本来家里客厅有一盆正在开花的山茶树和一盆胡杨盆景,天气暖和后,也都被移到了院子里。加之我又从早市淘回来的另一棵今年已经开过花的山茶树,都放在葡萄树旁。随着天气渐渐转热,葡萄开始结果了,五六串绿色的小颗粒挂在上面,看着它们一天天变大,很是让人开心。山茶树和胡杨,在适应了院子的环境后,枝上也发出了新叶。架子下方的两个木花箱,撒上了小碎花的种子,同样采用了前两年种菜的经验,用保鲜膜覆上一层,发芽很快。紧接着,两棵像人一样高的月季,被我安置在了南墙跟,形成了一个小花墙,从门口出来,一眼就能望见,很是让人欢喜。西墙跟以前种青椒的地方,被六棵铁线莲占据了,同样给它们搭上了爬杆,铁线莲喜欢阳光,从早上一直到中午,阳光都直直照着。五月份,我又网购了肥料,加之充足的浇水,细细的藤蔓一晚上就能爬很高。草莓是宿根植物,基本没有怎么关照它们,自第一年栽种之后,每年春天,天一暖和,就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然后,红红的小草莓,和这些花花草草,一起点缀着小院。
由于这段时间疫情的原因,大人和孩子都居家办公和网课,早上吃过早饭,孩子们都会来小院溜达溜达,浇浇花,或者看哪些枝叶需要修建,就简单弄弄,或者在架子上爸爸给装的秋千上荡一会儿,然后回房间上课,整个半天的网课都感觉很舒爽。我和先生,则是喜欢吃过晚饭后,坐在院子里的桌前,或是聊聊天,或是侍弄一下花,或是看书或者打开电脑工作,还没到最热的暑期,傍晚的风时时徐来,很是惬意。以前的菜园,给我家的餐桌增添了不少绿色鲜嫩蔬菜,如今的小花园,何尝不也给我们增添了很多美丽的心情呢?
2022.6.2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