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太渊 TaiYuan-L9
[出处]《灵枢•本输》:“注于太渊。”
[别名]鬼心(《千金》):“掌后横纹名鬼心,(《经穴汇解》作本穴别名。)太泉、大泉
(《太素》杨上善注);天泉(《西方子》);大渊(《脉经》)。唐高祖名李渊,古有避讳之习,故《千金》等改“太渊”为“太泉”。大、太,古通。“天泉”乃“大泉”之误。
[穴名释义】:太,大也;渊,深也。穴为肺经原穴,八会之一脉会。言其脉气所大会,博大而深,故名太渊。
《子午流注说难》:“太渊乃脉之所会。《本输》篇云,鱼后寸陷者中也,为俞。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之俞穴,亦称原穴。盖六府水谷精 华,注入五脏经腧之起原处,故称渊。”
《谈谈穴位的命名》:“老子《道德经》将欲(歙)之章(三十六章)曰:鱼不可脱于渊,所以鱼际之后有太渊穴,如鱼不得离水也。”
《穴名选释》:“太,谓大之甚。渊,回水也,深也。太渊意指回水甚深之处,《云籍七签》称:脐者,人之命也,一名太渊。系指性命所系,生之渊源。本穴位在气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为手太阴之俞,脉气深入留注之处,肺朝百脉,脉会太渊。王冰曰,气口者脉之大要会也, 百脉尽朝,故以决死生。穴当此位,故以为名。”
[类属]1.五腧穴之一,本经输穴(《灵枢本输》)五行属土(《难经六十四难》)
2.肺之原穴(《灵枢•九针十二原》)。 3.八会穴之一,脉会穴(《难经•四十五难》)
[位置]在腕横纹桡侧端,当桡动脉搏动处。
《灵枢*本输》: “鱼后一寸陷者中。”
《甲乙》:“在掌后陷者中。”《千金》《千金翼》、《外台》、《素问》王注、《铜人》、《发挥》、《 大全》、《图翼》、《金鉴》 同。
《圣惠》:“在手中掌后横纹头陷者中。”
《大成》: “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中。”《新针灸学》同。
《难经集注》虞曰:“在手鱼际间,应手动脉。”
《中国针灸学》:“在掌侧桡骨之桡侧,舟状骨结节之外上部。”“腕之拇指侧横纹头,按其陷凹中有脉搏动处是穴位……。”
按:本穴位置,多云掌后陷中,定位不确。自《圣惠》开始,多以掌后横纹作为定位依据。《难经》虞注更增动脉应手四字,则本穴位置应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搏动处。今人有以桡 动脉桡侧定位者,不确。
[取法]仰掌,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是穴。
[刺灸法]直剌0.2~0.3寸;可灸。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桡骨骨膜。皮肤较薄,皮纹较深,由前臂外 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继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 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参看列缺穴)
[功用]调肺气,通血脉。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咳嗽,气喘,晐血,胸背痛等。
消化系统病症,腹胀,噫气,呕吐,呕血等。
心血管病症,无陡症,心痛等。
其他病症,牙疼,头痛,缺盆中痛,目痛生翳,咽干,喉痹,呃逆,热病汗不出,烦满,掌中热,手腕无力疼痛等。
现代常用于治肺气肿,支气管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哮喘,肺结核,咳血,肋间神经痛,结膜炎,角膜炎,失眠,聋哑,经闭,无脉症,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及膈肌痉挛等。
[成方举例]唾血:大泉、神门(《千金》)。
不可卧;太渊、肺俞、上管、条口、隐白(《资生>)。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狂言:太渊、阳溪、下廉、昆仑;寒厥《太渊、液门(《大成》)。
神經性呕吐:针太渊、大陵、胆俞、尺泽;灸间使、隐白、章门、乳根(《新针灸学》)。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玉龙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