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明星店铺太多了,每个商业圈都有几个人气店铺,从早到晚排队,涵盖不同的品类,小龙虾,烧烤,鸭肠,面包,臭豆腐...
其实,我对这些人气店铺是存疑的,本地也有几家,去吃过,人气爆棚,但味道实在一般般。去吃的,大多都是外地的,慕名而去。
名气也能养活一个店。就像本地的肉火烧,大家公认的就是城隍庙的最出名,是因为那里做的最早,老一辈攒的名气,但其实论味道,早就被别处的超越了。但是外地朋友来了,能去哪吃呢,说什么也得尝尝城隍庙的。吃的不是味道,是好奇心。
又像现在的非遗,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早就秒杀手工产品,但很多还是能活下来,情怀也是消费品。
尝了下台东的手撕面包,中山路的王姐烧烤,西镇的臭豆腐,味道都没有惊艳的感觉,但都有一个特点,实惠,性价比很高。
十块钱一盒臭豆腐,直接能当饭吃饱了。
这就是城市人多的优势,只要能稍微做出点名气,靠一个小品类,年入数十万很轻松。
早上起来,想着去看看二舅。他在青岛的农贸市场卖海鲜,小二十年了。
给妗子打电话,要了地址,一看,离我住的地方不到一公里,我从市场门口走过不下五遍,晕。
买好了火车票,去看看就走,做生意,时间就是金钱,也别过分打扰。
在市场边上悄悄买了点水果,去了,二舅老远就喊我了。我一看,又年轻了。
二舅属于天生精力过人的,那种一眼看去就让人觉得很精神的,这种精神头,很感染人。
看我拎了水果,二舅开始数落了,买这干啥,我又不吃水果,巴拉巴拉,足足数落了我十分钟。我知道,二舅是心疼我花钱。
说完,从身后摸出一个箱子来,我一看,又晕了,老一套,又是给我打包的海鲜盒。现在,换我数落了,带这干啥,死沉,坐火车一股的腥味,哪里买不了哇。最后还是塞了一包青岛大虾。
每次走亲戚,都要打一翻太极,也可以理解为山东文化。
市场不大,大约是五六十米的方形,二舅说这在青岛算大的了。
在那边呆了半个多小时,真是时间就是金钱,市场上,人一波接一波,走开三分钟,可能就耽误了好几单生意。
二舅抓,我帮他撑袋子,我都感觉手忙脚乱。做生意,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二舅去搬货,我守摊,让我干跑了两个单子,结果硬是让他给拉回来了,佩服。
做生意,没热情不行,热情过头了也不行,面相还要善,也可以说是亲和力。很多客人,是看人买货的,你货再好,看不顺眼,也不买你的。
在这方面,二舅是有优势的,本身不是玩心眼的人。一个生意,能熬二十年,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生意好的时候,接客是能上瘾的,正在兴奋头上,二舅开始撵我走了,怕我耽误火车。非要把我送到站牌那,我说不用,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最后还是拗不过他。
我想,有时间,一定要再来体验一下,我缺少的,正是这种接地气的底层经验。不过,也就是过一下瘾,让我长期干,准蔫了。这工作,年轻人,没几个能耐得住。一是寂寞,二是累,时间长了,一身病。
取了票,还早,出去吃了个饭,票丢了。真TM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