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下雨,在家闭关读宋史,顺带着复习了不少宋词。
比如说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幼年丧父,寄人篱下,10余年寒窗苦读,终于及第。心怀兼济天下的壮志,范仲淹宦海沉浮,几上几下。这首《渔家傲》便是他担任西北边防主帅,抵御西夏入侵时写下的。边塞苦寒,战事凶危,可从这首词里,我们更多地感觉到的是戌边将士们抵抗外虏、守卫国土的决心与悲壮。
平时,我们总是喜欢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但论起现实的骨感与残酷,又有多少人能更甚于范仲淹呢?
在骨感的现实里,仍然怀抱梦想,坚持理想,让生命在残破的废墟上开出美丽的花朵,这是我读宋词最深的感觉。
给我类似感受的,还有我最喜爱的辛弃疾的那句“种花岁月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辛弃疾是在48岁时写下这句词的。时刻心怀收复国土大志的辛弃疾,48岁,正是可以大展身手的时候,可在南宋小朝廷里,却受到排挤,徒有热忱,却报效无门。满腔的悲愤之情,只能用“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来表达了。
再譬如几乎每位中国人都能背得出的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是在被外放至密州时写下这首《水调歌头》的,当时,北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苏东坡远离亲人,政治抱负也未得到施展,满怀的郁闷之情,却化成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美好的诗句。
在骨感的现实里仍能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是一种能力。一旦拥有了这种能力,生活美满富足,自然是锦上添花,生活即使乌云密布,也能以宽容豁达的心态,沉着冷静地“将一手烂牌打出花”来。而读书,尤其是读历史、读诗词,无疑是培养这种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
愿你在骨感的现实里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愿你在历经千帆之后仍然不忘初心。愿你在诗书与先哲智慧的滋养下,内心更加丰盈,能平静地看待这世界的一切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