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继续讨论表达需求的话题。我们前两课讲的是第一立足自己的边界表达需求,第二。表达有建设性的,有明确方向的需求。这两点呢,都是在个体的层面上讲的,回到亲密关系的语境里,我们还要注意如何从两个人的相互合作的层面促进沟通。
我们还是先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对夫妻,妻子听了我们前面的课,她对丈夫说我不开心啊,因为你总是加班出差,我们没有时间说话,我想跟你多一点时间相处,这句话呢,完美的符合了前边的两个原则,还给的边界也有建设性,很具体,可是说出来是不是一定有用呢?
那么有可能丈夫的回应是,我工作那么忙,我要赚钱养家,我哪有时间陪你?这种回应叫做合理化的拒绝。什么意思?他是一个两段论,第一句话,我并没有做错什么,我有很多理由,你看我工作那么忙,我要赚钱养家,第二句话,所以我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你看被拒绝了。
这种沟通啊,在平常的夫妻当中啊,能占到一半以上,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其实都有可能会有这种沟通,于是很多人一听到讲沟通的课,他就头疼,他说,哎呀,我们家的情况,反正说了,对方也不会听,不如不说,实在要说就免不了还是会吵架,为什么会有这种合理化的拒绝呢?
其实作为这个接受需求的一方,他们经常会有一种微妙的阻力,他们担心。你提出来这个需求是不是觉得我没做好?你是把我看成了给你造成问题的那个人吗?这个心态呢,就会迅速的导致合理化,可是我没有错啊,我有道理,找到道理之后呢,自然就是拒绝,我要向你证明,你看,这不是我的问题,我是真的没办法。
今天我们要讲的沟通原则就是来解决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在心理学里面叫做资源取向。你要记住一名决口,你不是他的问题,你是他的资源,什么意思?
我们还是拿刚才的沟通举例,妻子对丈夫说我不开心,你总是加班出差,我们要多一点时间在一起。这句话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第一个角度,我不开心,因为你陪我的时间不够多,这就是在说我不开心,都是被你搞出来的,你是个问题。那么另一个理解的角度是说我不开心,所以我想要你多陪我一下,这就是再说你是一个宝贝,我不开心的时候我会需要你,你是那个可以治愈我的不开心的人。
这两种解读方式看上去相反,但其实他们无所谓的那一个是对的,因为他们都在这一句话里,可是你从哪个角度理解就决定了这个沟通朝着哪个方向。第一个角度啊,叫做问题取向也叫做原因取向,他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谁造成的?谁是犯错的那个人?言下之意呢,就是我找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们才能消灭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一种思维方式,他有时候确实能解决问题,但也会带来很多无谓的对立啊,甩锅消耗,其实,前两讲教大家的这个沟通方式,是有意在帮大家避免这种沟通,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找坏人是谁?这样的只会火上浇油,当然了,其实你不这样说,别人可能也会这样听,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人人都有。
那刚才说的第二个角度就叫做资源取向了。它不关心问题是怎么来的?他不关心谁犯的错,他只关心问题可以怎么解决?谁能为它做点贡献?这其实是一种立足于当下的思维方式,过去发生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现在怎么办?从这一点出发呢,他也有非常独特的人性观,他不指责任何人,而是把每个人都看成是解决问题的资源。
哪怕这个问题看上去就是某个人造成的,那我们也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既然你能造成这个问题,说明你很重要,你可不可以发挥这个重要性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经常说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无敌的。她没有敌人。也没有坏人,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伙伴,但这种思维方式呢?也很难掌握,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本能。
如果丈夫具有这个思维方式,他就不会拒绝妻子的需求,他反而会很高兴,他会说,你不开心,你就会想到要我多陪陪你,说明你真的很欣赏我的价值,那可以想象他们接下来就会积极的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关系也越来越好。
可是大多数的情况。没有这种思维方式,那为了培养这样的一个思维,你在沟通上就要做几点改进。
第一个建议你要我们变成一边,把问题变成另一边。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法,一种是你说吧,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种是,来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你听出来了吗,这个差别在哪里?
差别在于问题的位置不一样。第一种说法是你说吧,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好像是你的问题吧,是某一方的问题。第二种说法,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跟双方都没关系,问题是一个独立的挑战,他是摆出来交给两个人一起来完成,这样的一个调整啊,就会让我们两个人对关系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前者是一个竞争的关系,后者是一个合作的关系。
我们两个人是一个整体,我是帮你解决问题的资源。这就避免了把问题放到我们中间去争论到底谁才是那个问题,这个思维对于接收需求的人来说,尤其值得注意。前面说了对方提需求,我们忍不住产生合理化的拒绝,而不是我的错,我是有道理的。一旦产生这个想法就要小心,因为你已经把两个人分到对立的两边了。
你要做的不是去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错,而是提醒自己停一下,停一下,对方根本不在乎你有没有错,对方只需要你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请你在头脑里想象这个画面啊,你不是站在问题的这边去跟你的伴侣辩论,你是跟你的伴侣站在同一边来解决这里的问题。想明白这一点呢,你的回答方式自然就会变成好的,我们怎么做?
第二个建议少用过去时,多用现在时。这条建议最早使用于英文,在中文当中呢,没有时态。但意思是一样的。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尽量不去讨论,从前我们做了什么,而是讨论现在要怎么做。讨论从前,无非是两种可能吧,一种是从前做的不好,导致了现在的问题,比如说你从来就没有尊重过我,那另外一种是从前我们做的很好,用来衬托现在有多么糟糕,比如说以前我每一次晚上加班你都会主动来接我,现在我叫你,你都不来。所以其实说从前,还是为了说现在。
那为什么不直接说现在呢?你从前的事情,对方也谈从前的事情,那你们谈的全都是既成的事实,谈不出任何的改变。你说你从来都没有尊重过我,对方说谁说我不尊重你,我对你够尊重的了,又或者以前我每次加班你都来接我,对方说,以前你对我有说有笑的可是现在你也不是这样,这样的讨论就算继续一百回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谈论过去呢,其实是为了逃避现在,一旦换成现在时的讨论,你们就会意识到现在能用的才是最重要的,你们的目光啊,自然而然就会看到资源。
如果你的伴侣总跟你聊过去呢,你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学习从过去的经历当中挖掘对现在有用的经验。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回归现在。比如说伴侣跟你抱怨,曾经你们是多么的亲密,你可以顺着他说,对呀,我们有那么亲密的时候,说明我们知道怎么去爱。我们有这个能力,那现在,我们想想办法,怎么能够把当时的感觉找回来。
最后一个建议少谈问题,多谈能力,甚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谈问题的时候啊,经常就是在贬低别人,或者让对方觉得自己被贬低了,两个人吵架,就有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相互贬低的循环,他们的状态就会越来越低。可是谈能力就不一样了,因为能力是一种资源,我们只要谈到能力,而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方,有能力就会感觉越来越有力量。而且自然就会想到用这种力量解决问题。
刚才就有一个特别合适的例子,说伴侣中的一方抱怨,现在不如从前那么亲密,那另一方呢,就把这个问题解读说我们具有亲密的能力,这不是在盲目乐观,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阐述这个事实而已,但这个角度就是有资源有力量解决问题的角度,两个互相伤害的人是找不到力量解决问题的,只有两个有资源的人才能解决问题。
回到我们这一讲开头的这个例子,妻子对丈夫说我不开心,因为你总是加班出差,这句话其实也不能说是指责,但是丈夫听起来也许会觉得有点刺耳,他甚至会有种猜疑妻子是不是认为我加班出差是一种错,那他就会很委屈啊,我拼命的赚钱养家,我还被你嫌弃啊,没钱的时候,你嫌我不努力,努力了,你又嫌我不陪你,你到底想要怎样,那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万字的内心活动,但如果一开始妻子就把加班出差这个事情说成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那么接下来的互动啊就会是另外一个方向。
其实你看工作忙这个事情,他就即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资源。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可以解读为他让伴侣得不到陪伴,也可以解读为啊,体现出当事人有责任心,而责任心,就是一个完全可以用的资源。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妻子说的是我不开心,我看到你在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每天起早贪黑,那么不容易,但我还想多一点跟你相处的时间怎么办,丈夫可能会说没问题,我来想想办法。为什么这么爽快?因为他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我是一个好人。一个好人在老婆有需求的时候,当然要想办法满足她。
总结起来,我们今天讲沟通的资源取向啊,你不是问题,你是解决问题的资源,它包含了三个建议,第一把我们变成一边,把问题变成另外一边。第二少用过去时多用现在时。第三少谈问题多谈能力,如果结合前面两讲的内容,同时还能做到这三点,我相信你们在亲密关系中就不存在沟通不好的问题。不过这也是针对正常情况来说,那如果两个人已经处在关系的危机当中啊,正在争吵或者冷战,彼此都怀疑对方在这个关系当中的诚意,那这个时候啊,前面教育的方法就用不上了,或者你也根本不想用。像这种特殊的情况,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还有没有可能变回正常的沟通模式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