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Chak寄语毕业生的话:“希望你们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也不是为了将来的成功。希望你们为了学习的愉悦而读书,为了做事的满足而工作,为了惺惺相惜的快乐而谈恋爱,为了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真情而结婚。”临近毕业的某一天,偶然间看到了王泽基教授的这句话。它将永远指引我前行。
——引言
2019年12月31日,在经济形势严峻、互联网裁员浪潮肆虐、行业去泡沫化的时候,我辞掉了工作,决定重新做一次职业选择——考取心理学研究生,最终目标成为咨询师。我用这有仪式感的一天,作为一段生命历程的结尾;用2020年的第一天,开启我的新征途。
2014年初至今六年,一直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前后换了5家公司,赶上了互联网红利的末班车,薪资比刚毕业时翻了十倍。这些年里,我经历过互联网大厂、独角兽公司和不超过百人的创业公司;做过甲方平台销售、乙方销售策略运营、青年旅社杂务工,甚至从无到有开过一家民宿。当我决定挥手跟这个行业告别的时候,我想到应该做些什么,我想我要为这六年留下一些纪念,趁记忆犹新之时把最大的收获记录下来,把告别的原因记录下来,把此刻我对未来的期许记录下来。让将来的我不管过得好不好,在回首时,还能想起此刻做出这个决定的我是什么样子。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六年的工作经历留给了我什么
纵然要跟互联网行业挥手道别,我依旧对于刚毕业时自己选择了这一行毫无遗憾。行业的快速发展,引领着自己一步不停歇的学习和储备新技能;六年的积累,随着接手了越来越多的项目,以及阅历的增长,对商业市场的运转方式、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浅薄的认识;频频出现的工作现状与个人价值观的矛盾,引发我不断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遇到了可爱的同事们。至今我仍旧不愿接受很多人对于“职场无友谊”的断定,在我看来,我的每一段职业经历里,都交到了可以真诚相待、互相惦念的朋友。
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板。有的像对待小妹妹一样包容和理解,在我被客户气哭之后的周末带我玩耍,包容了我许多任性的小脾气。有的通过合理的管理办法,创造了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让身在其中的我能够专心于业务本身,免受职场纷争的影响。有的不遗余力传授着工作方法,以及其身为职业经理人专注敬业的态度,共同指导着我走接下来的路。有的胸怀宽广,在我们的矛盾激化时,寻求解决方法,达到和解,并且在接下来的相处中愈发互相信任起来。
还有一点很重要,它给了我一笔积蓄,支撑我敢于做出今天的选择。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转行的原因
想转行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在价值观和性格层面的。
第一,我希望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我所做的事情,能够直观的反馈给自己一种感受: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因为你的作为,变得更好了一些。我并不否认互联网行业里商业的运作和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也不完全认可。至于“直观的反馈”,在我先前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中,就更少能感受到了。更重要的是,随着物质水平的进步,对人类内心需求的关怀,并没有跟上节奏。或许是因为我自己对于别人给予的精神支持和情感反馈无比珍重和渴望,也在不断的内向探索中得到了收获,这样我想要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同时把这种对内在的关怀传播给更多人。
第二,我希望找到、并能舒畅的表达一些真实的东西。我想更多得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真实的链接,我想看到人们真实的故事和情感。欧文亚隆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给予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的定义:旅途的伙伴。这太触动我了,我多么渴望陪伴这些个体,走过一段段忐忑却真实的心路历程。而在公司明争暗斗的政治斗争、利益面前的巧取豪夺、弄虚作假的业务成果、夸大其词的价值创造里,我更多看到的是为谋求生存戴上面具假笑的脸,和装扮好给自己职业角色演戏的人。
第三,从个人的性格角度出发,坦诚的讲,我对于和谐的人际环境有极高的需求。讨厌高强度的竞争引发的不和谐因素,因为竞争无论输赢都让我不舒服。当身处大公司,为了工作目标不得已要与其他人撕逼(原谅我在脑袋中搜索了许久也没有能找到一个文明词语能代替这两个字的形象表达)时,无论我是输是赢,都不舒服。输了自然觉得憋屈,赢了由升起一股愧疚感。因而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环境、更有同理心的从业者群体,能一定程度上满足此方面的诉求。
[if !supportLists](三)[endif]接下来要做什么
最重要的是备考,以学生的身份储备知识,作为成为一名合格咨询师的基础。目前已经被冠状肺炎疫情圈在家里17天,太适合备考了,学习进度已经开始。然后,尽可能找到走进这个行业实践的机会。
另外,继#小伍的北漂独居日志#系列之后,我将开始#小伍的反常规人生实验室#系列,思考、记录和分享我接下来的生活。目的有二,其一,记录生活,帮助自己找到切合自我价值观倾向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路径;其二,通过分享真实的经历、体验和心理状态,给其他想要反常规行走的朋友借鉴和思考。我在与朋友聊到自己的决定时,得到了很多相似的反馈:他们支持我去完成自己想做而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所以,我要开启这个系列。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做任何一种选择,我只是希望尽可能客观得讲清事实经历,也尽可能主观的表达自我状态,供大家做评判与选择。如果实验成功,我希望这个实验能给更多人勇气,也让更多人看到这条荆棘满布之路的历程是否真的与你想要的人生吻合。如果实验失败,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我失败的节点和原因,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以及找到突破我的个人限制的可能性。
[if !supportLists](四)[endif]感谢
年近30岁,没车没房,却仍然感谢,如果真的有某种叫做命运的东西在冥冥中指引,感谢它让我仍旧保留着重新开始和不断探索的勇气、好奇心和希望。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应该更努力赚钱去回报他们的时候,支持我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谢我的男朋友,在将要面临两个人共同的生活负担之时,承担起现实的责任,支持我寻求理想。我不敢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奢求能找到一个完美乌托邦。但从黑到白的线段上的灰色很长,我相信可以在其间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然后一起经营好我们未来的人生。
感谢我内心那个20岁独自北上漠河的少年小伍没有死掉,那时她这样说到:
“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不知道还要这样子走多少段路才能寻到真正想要的生活。耳边报站员的声音让我知道十五分钟后这一趟旅行的目的地就要到了。明天又有哪些未知的精彩此刻我并不得知,明天之后的我又将发生哪些细小的改变我亦不清楚。或许某一刹那我便找到了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揭开了各种我想不通的谜团,找到了我需要我想要的生活,亦可能不会。生活在继续,你才20岁,急什么呢小伍?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依旧在路上。”
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