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发光体:我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家里很有钱,可是我喜欢偷东西,这是为什么?
你的生活,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
1. 爸爸妈妈许诺过你事情,可是他们没有做到?
你心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想法:“你们答应过我,但是你们失约了,我要自己去完成这件你们许诺过的事。”
2. 爸爸妈妈经常跟你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你。我们的钱以后都是你的,我们的一切都是你的。”
你心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想法:“既然全世界都是我的,早晚都是我的,我想要我就去拿,不存在偷。”
3. 你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无条件满足?
你心里形成了这样一个想法:“当我看到别人东西比我好的时候,我就克制不住我自己,我一定要得到满足。当别人满足不了我的时候,我就一定要想办法满足我自己。我会觉得偷东西会很有存在感,我享受这种感觉。”
发光体说:“是的,老师。”
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英廷想对发光体的家长说:
1. 如果孩子偷东西的认知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履行承诺而造成的的话,爸爸妈妈应该回到这个过程中,向孩子认真道歉,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须要一致:“只去说自己能做的,只去做自己说过的。”言行一致是这件事情的核心所在。
2. 如果孩子偷东西的认知是因为爸爸妈妈经常说:“我们做这么多是为什么啊,不都是为了你吗?”造成的话,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表达爱与期待语言上的尺度。父母可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当成标的物出现,不要给孩子这么丰实的物质感受。
3. 如果孩子偷东西的认知是因为对孩子无条件的满足、溺爱引起,需要看两个点:
首先,父母想一想,自己这样对待孩子的原因,是不是因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被满足过,所以长大以后就会出现“不要让这种遗憾在孩子上”的想法,去找寻自己童年的缺失。如果是有这个原因,那父母首先应该好好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心灵的缺失,这是要通过心理咨询来弥补的。
其次,有些爸爸妈妈会说,就这一个孩子,我们不满足他,爷爷奶奶也会满足他啊。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设置自己的界限感。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你们的事,这是你们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的事,不是别人的事。一定要本着对自己家庭的负责任的态度,去重新树立自己的界限感。
育儿咨询师、个人鼓励咨询师安妮想对家长说:
我们一定要从孩子的行为,知道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每个孩子,最终找寻的是存在感和价值感。
我们可以用高质量陪伴和爱的语言给予孩子存在感:
高质量的陪伴要怎么做呢?我们每周或者每天一次,用一个特别的时间,专门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那个时候请放下手机,和孩子真正同频,做他喜欢的事情,让他感受到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
爱的语言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大胆、开放地告诉孩子:
孩子,爸爸妈妈爱你。
孩子,有你真好。
孩子,有你做我的孩子很幸福。
孩子,爸爸妈妈无条件爱你。
......
当他能感受到爸爸妈妈足够的爱,自然不需要通过偷东西的方式来找到存在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爱之杯,当他心里充满足够多的爱,这个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给他人,当他能有足够多的爱的滋养,一切好的改变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启发式提问、带着爱放手的方式给孩子价值感:
鼓励要明确地关注到事情上,如“你的作业做得很整洁”、“你起床的时间只花了5分钟”,而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
启发式提问是这样做的:比如孩子考了很高的分数跟你分享,我们可以这样问他:“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接下来会怎么做?”引发孩子自己思考,帮助他树立独立的人格。
带着爱放手,其实我们的孩子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要让他们独立去做他们这个年纪能做的事情,不要剥夺让他们弱小的翅膀经受风雨锻炼,茁长成长的权利。
做到这些,孩子的价值感会慢慢建立,他会清楚地认识到:“我是可以的,我能行,我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
安妮老师只有一个想法,孩子的所有行为,真正找寻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他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得到满足,一切好的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安妮老师还有一个提醒,我们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疗愈自己。孩子身上投射出的“错误行为”,其实是我们的创伤。我们要积极寻找途径觉察、接纳、改变自己,当我们自己改变的时候,一切好的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发生。
第1个发光体,有没有给到你一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