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书,里面提到的独立思考的问题,里面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有的人不仅是不独立思考,是连思考都不会。前段时间,我和队友沟通的时候,他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只读书但是不思考,读的是死书。这就导致了我很多时候就把别人说的话直接搬出来用,某某说了什么,某某说了什么,但是里面并没有自己的见解。我记得有一次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年度大课时也提到了思考的问题,我那时候也是有这种顿悟,我以为我思考,但是其实我可能并没有真正作过思考。再加上最近大半年的时间,我在法规室工作,书记在会上多次提到了要研究工作研究工作。研究透彻了再去做。我一直在想,这里所谓的研究工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指的思考,琢磨,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把一件事情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队友上次还给我提到了马哲,说学过马哲以后他感觉自己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让我也读一读马哲。正好我现在工作不忙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和写作。我可以系统的读一下书。可以读一下马哲。再来说一下思考的问题,几年前我从北师大校友张萌的书上学到了一个词,复盘。她说立下目标,做计划,行动,复盘,再计划,再行动,再复盘。读这本《人生效率手册》的时候我好像猛然醒悟到为什么自己做事情很多都不了了之了,因为我只是计划,做,遇到了困难,没做好,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或者怎么这么不够自律。然后我就放弃了。所以,很多想法和念头都扔掉了。再后来,我连想都不想了因为根本做不到。可是读了那本书我才明白,不是因为我的问题,而是大家做事情都会这样,只是优秀的人回头来总结为什么自己失败了,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那里,下一步我怎么调整方向,继续做好。别人不断计划、实践、调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后来我又读了李笑来《做时间的朋友》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很多人一上来就把目标定的很大,然后自己很难实现,很快放弃。殊不知,自己做不好做不快那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并不熟练,而不是自己笨之类的事。而且目标一上来不要立的太大。做好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件事情做一件,明白干这件事情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他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然后进行刻意练习。经过刻意练习以后,你做这件事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那么问题又来了,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我大概是在四年之前就读过了,李笑来《做时间的朋友》我大概是2020年读的,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我在做事情方面有改善吗?并没有。我读书就是这样,知道了就行了,获得了新知,感觉很满足。但是这样就只停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知道。真正学会一件事情,是知道以后去做,做了以后再来思考总结,再做,再总结。如此反复,才会进步。那么我就只是停留在知道这一步,没有进步过。再细想,生活中方方面面有很多事是这样的,我买了张电话卡,想和办公电话绑定,以防备人不在办公室可以接到打过来的电话。结果卡办完了,我先是过两天才给备用机充好电放进卡去,然后现在这个备用机又不知道被我扔到哪个口袋或者包里,到现在还没有绑定。我又想起办公室一个大哥给我讲的,闭环思维,一定要有闭环思维,整个事情在脑海里过一遍,从头到尾,应该怎么做,直到把最后一步完成。我的思维应该是过于简单了,直线的,甚至只是点状的,没有连起来,没有形成网状的,有些时候这里和那里链接不上,导致我一根筋。
从现在起,我要改变这种思维和做事的模式,开始学习真正思考。读完书以后,也要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仔细想想学习了这个知识以后可以在哪些方面去实践它。实践之后再来回顾一下,这个理论怎么样,和实际操作起来有哪些出入。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曾经也会正确的做事的,后来反而越来越笨。大概是用进费退的缘故吧。
说道读书,曾经剽悍一只猫说过,把你觉得对于你有用的书读十遍,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李笑来在《做时间的朋友》里面也提到了这句话。但是我把《做时间的朋友》读了三遍以后,再也没有读第四遍了。那天走在路上,我就想,就是一本书读十遍,这样的小事都不完。就不要期待自己能有什么样的成就了。听过一句话,能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人怎么会不成功?
算了放到自己身上,就先把《做时间的朋友》读完第四遍吧。读不下去,就在电脑上敲打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反正也不费力。就以这种方式倒逼自己输入吧。一直都想做个斜杠青年,想了这么多年,大概2015年互联网知识变现风潮来的时候,我就想做了。可以想到尽头依然没有真正的实践过。今天回到之前的部门去,我那个前辈大哥说,有什么想法赶紧做,想考什么赶紧考,说不定哪天领导忽然一个想法改变,我就又被调岗了,没有现在这么多时间了。听了这句话,我回到办公室开始写东西,记得之前有个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来,他爸爸教他,你只要一只鸟一只鸟一只鸟的写下去就好了。于是我打开电脑,开始写一只鸟一只鸟,中间停下来两三次,这样那样的念头出来,要去干别的,后来到了下班点,我只敲了1500字左右,我纠结了一分钟,还是回家了。我想下午再敲吧。我得回家看我的宝宝去了。嗯。从去年7月2号开始,我有新的身份,妈妈。从此,我的世界不再是以我为中心了,完全是以宝宝为中心。甚至很多时候宝宝的需求放在我的需求前面,包括上厕所这样的小事。当孩子特别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忍耐着,再忍耐一会。每次回宝宝姥姥家时,给宝宝从奶粉到衣服鞋袜再到玩具零食,统统想一遍收拾好,最后要走的那几分钟,才想起自己需要带什么。从宝宝出生到半岁,我一直坚持的很好的护肤也停了。后来上班了,有了不得不抹油的理由,但是晚上有时候把宝宝哄睡了以后,自己不想再起床去洗漱了,就放纵一下自己,直接睡了,或者刷会手机睡了。刷手机很多时候也是和孩子有关,昨晚孩子睡了以后将近10点,自己忽然不知道该做什么,想刷个美剧之类的吧,找着找着,最后还是选择了看育儿记录片。看了不到20分钟就睡过去了。我这些话倒不是来抱怨什么,而是说明我目前的一个状态。我对自己也许应该宽容一些,从过去一年到现在,宝宝一岁三个多月,我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一天。也就是说我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孩子一天。最多的时候因为工作的缘故离开7、8个小时,我就觉得太久了,我得回去照顾我的孩子了。这样一份牵挂将是永久的了。秋天以来,我给宝宝把衣物全部备齐了。自己的衣物差不多将就着够用。说到形象,我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差不多的大妈形象了。老公说我只是太瘦了而已,并不丑。但是很多时候大多数时候我不想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对了,写了这么多,我想起了一个词,很酷的妈妈,我不想成为那种我刚才提到的自我牺牲式的母亲,我也不希望我总是把宝宝的需求放到个人的需求前面。在他很小的时候我需要这样。可我也要调整自己,先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然后去爱自己的孩子。其实说出来这句话我都不太相信,在带孩子的这条路上,不可能真正的让你先爱自己了。那我不如就想想,怎么能高质量的带好自己的孩子吧。在孩子的吃玩睡方面我可以做些什么样的努力,让他吃的更营养,玩的更丰富,睡得更安稳。做一个很酷的妈妈,不如就想想带孩子怎么玩吧。
本来这一篇我就是写一写关于独立思考和思考的事,结果我后面就跑题了。不过我允许自己跑题,因为我这就当是写作习练随笔了。就当是凑够字数吧。在写这个3000字的时候,我感觉比写一只鸟写到三千字要容易的多,也有意思的多。因为我笔写我心,一遍想一遍写,还是蛮有意思的过程。真心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写下去。今天这三千字就算是超额完成任务了。接下来,我想偷偷回去一趟,给我的宝宝做个辅食吃。奥利给,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