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
原: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译:孔子说:学了三年,还没有做官的打算,这很难得。
记:“学而优则仕”是上古制度,“学”本来就是为了“仕”(“做官”),所以这里说难得。大概自孔子始,“学”具有了或开创了自身的独立性,即不是为“仕”而学。
8.13
原:子曰:笃信,好学,守死 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孔子说:信仰坚定,喜爱学习,重视死亡 履行正道。不去危险的国家,离开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天下不太平就躲藏起来。国家好,贫贱是耻辱;国家不好,富贵是耻辱。
记:儒、道之区别在此。因为有道无道对道家已无意义,不管政治好坏与否都应“避逃”,并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可能有好的政治,国家或“天下”。儒家讲隐,讲藏,是为了韬晦保身,以便将来“达则兼济天下”,基调仍然是进取。但儒、道两家都很重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主张胡乱去“献身”。“守死”即“死有重于泰山”之意。
8.14
原:子曰: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译: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去谋划那相关的政务。
译:为什么?一、徒劳无用。二、别嫌免祸。
8.15
原: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从音乐大师挚开始演奏,到以关雎篇合奏结尾,美妙的音乐充满耳朵啊!
记: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最后的合乐。
8.16
原: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孔子说:狂妄又不直爽,无知又不老实,无能力又不可信赖,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记:侗,无知貌。愿,谨厚也。悾悾,无能貌。
8.17
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孔子说:学习好像生怕赶不上,又怕丢失了。
记:既急求新知,又恐失旧识,故瞻前顾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