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现代的老人经常提到儿女的时候通常会把一句话放在嘴边,那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自有他们自己的福气,老人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为他们过多操劳。

这句俗语的出处是元代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却不知道还有个下句,殊不知,下句才是精华部分,可惜很少有人知道。

揭晓下半句前,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个穷秀才姓罗,家境贫寒,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而家中还有妻儿要养活,便选择去往异乡教书养家。

妻子是大家闺秀,他不在的时候家中事务都只能由妻子来操持。但妻子不擅长干农活,儿子长大一点后,心疼母亲,常帮着一起干活。

久而久之,儿子书没读几本,倒是学了一手干农活的好本事。

在外待了几年,罗秀才休假回家过年,见到自己的儿子,很高兴。

看着儿子已经七八岁了,想着也能读书认字了,便想考考儿子。古代父母最常用的考试方法不是写古诗词、就是对对联,所以罗秀才便从最简单的对对联开始。

对对联讲究对仗工整,秀才指着“天”,让儿子来对,儿子愣头愣脑的,也没明白父亲的意思,答不出来。一旁的母亲十分着急,有心给儿子提示。

她不停地指着地面,赶巧儿子的角度看到母亲指的是地面上的鸡屎,便脱口而出:“鸡屎”。

罗秀才大怒,又厉声问他“父亲”对什么,其母怕丈夫气坏,就指着自己,想让儿子对“母亲”,结果儿子看到母亲手指胸口,便大声喊出“奶”字!

原本将考上状元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却得到一个笨儿子,罗秀才想不开,遁入了佛门。

罗秀才当了和尚,妻子很伤心,想要挽回丈夫,唯一的方法就是将儿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于是她一边忙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边在空闲时辅导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一些,自己辅导不了了,便将多年的积蓄拿出,给孩子请来了最好的老师。

老人常说:勤能补拙,小时候看起来笨笨的儿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高中了状元。

儿子此时已经是个成年人,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母亲多年来的悉心培养,于是考中状元后便急忙忙赶回老家向母上大人报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乡里出了状元,全村人都感到无比荣耀。

状元回家探亲时,大家奔走相告,在寺庙里待了多年的罗秀才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开心,马上赶回家为儿子庆祝。

但到了家门口,他却被人拦住了,守门的人进去通报时也只说有个和尚要化缘,罗家母子就想着让门卫给点盘缠,做个善事。可是这个和尚却不要,非要见罗家母子。

等见了面,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个和尚就是当年离家出走的罗秀才,罗秀才看到穿着状元衣冠的儿子,喜极而泣,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离别家乡十八秋,

千钱斗米我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句话的下句“莫为儿孙做马牛”其实是告诫天下父母,子女们自有他们的天分,有些天资聪颖,有些稍微愚钝,作为父母,不应当以天分高低妄下判断,过早断定一个孩子一生的成就。

在孩子小的时候悉心照料是理所应当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期望孩子成龙成凤就处处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处事;更不该每日鞍前马后,替孩子操办一切生活中的大小事。

孩子长大后,要顺应他们的天分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碰到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在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

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传说,明朝宣德年间泉州有个秀才姓罗,他因家境贫寒考场失意,最后只能远离家人,到其他地方当个教书先生。罗秀才有妻有儿...
    张漪纹阅读 7,251评论 0 1
  • 今日打卡之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放假回家的第二餐 红烧鸡翅+麻婆豆腐 鸡翅4分,明天继续摸索鸡翅入味的秘密🤗 ​​​...
    胡又婷阅读 838评论 0 0
  • 1842年中国与英国签《南京条约》,第一条辱国条约
    羽一教育肖莉丽阅读 780评论 0 0
  • 过桥米线是现代人喜爱的美食之一,人们最早认识它源于蒙自地区,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小吃,逐渐收到全国人民的欢迎,过桥...
    南风z阅读 3,858评论 2 4
  • 七夕适逢秋雨初 雨帘重重锁思愁 桥头两情唤鹊仙 断桥之间风雨急
    凡人可山阅读 1,241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