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高Sir
我常去的那家理发店,老板是个80后老男孩,之所以说他是“老男孩”,是因为长相比实际年龄更老成些,给人一种精明老练的感觉。
我平时找的理发师,是店里雇的一个小哥,中规中矩,老实巴交。
前几天去剪头发,不巧小哥放假未归,于是请老板亲自操刀,过程中和老板聊了几句,感触良多。
“原来,老板和员工的区别,还真特么大。”
写成一篇小随笔,留给各位看个热闹。
1.
老板是一家店的掌门人,也是效益的直接受益者,员工更像是环节中的一枚螺丝钉。
因此,老板看重最终收益,员工注重自身的价值体现。
老板不会和员工攀比技术或才能,因为那是员工的核心利益,弄不好就会人走茶凉。
聪明的老板,在这方面,都会“示弱”。
2.
立场不同,侧重点自然有所不同。
尤其是这种手艺活,老板大概率不是手艺最好的那一个。
老板要的是完成,即使过程简单粗暴,员工追求完美,于是死扣细节。
3.
老板讲究效率,员工讲究效果。
曾经听闻业内某牙科老板,能同时开展不同部位的牙齿填补。
这相当于你要同时做好几件事,更主要的是,他们似乎很享受这种高效带来的成就感。
追求效率是有原因的,因为老板知道,只有追求效率才能降低边际成本。
员工讲究按部就班,一件事没做完,绝不会跳跃到下一件事。
4.
老板是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员工是把工作当作职业来做。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职业是依据相应的报酬,履行相应的职责,点到为止;事业是自觉自发促成的,对工作负有无限责任。
如果想让员工做工作以外的事,他会先看看,这事有没有写在自己的职责清单里。
5.
老板是一休息就会生病的人,员工是工作久了会生病的人。
对于老板来说,全年无休是基本的工作状态。
对于员工来说,从周休到年休,从婚假到产假,样样都要落实到位。
6.
老板善于从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员工更倾向于拿到确定的收益。
每一个老板都是从创业者成长而来,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不确定性中获取收益。
不确定性既包括颗粒无收,也包括钵满盆满。
员工能承受的损失有限,更倾向拿到确定的收益。
7.
老板的刺激,是新的增长点,员工的刺激,来自即时的反馈。
老板不会因为一个客单价高的客户而引起他的兴趣,只有在营业额出现新的增长,才能刺激他的神经。
相反,员工很容易因为开了一个大单而欣喜若狂。
...
老板和员工不在一个圈层,从附加值来说,没什么可比性,但有一点,给我感触最深。
老板和员工本质的区别,不是体现在经济上的悬殊,而是处事态度上的差别。
比如,在和老板聊天时得知,他们店每天营业时间从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
整整12个小时,日复一日。
换做一般人,估计几天就受不了了,这不仅是体力的消耗,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但是这个老板,坚持了好几年。
我问过类似的个体经营者同样的问题,整天守着一家店,不怕吗?
得到的答案:守店无疑是最痛苦的,但这也是开店做老板的基本功。
“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年轻时去日本打工,亲戚将他介绍到日本人开的布店里工作。
第一年,白天干的是挑水煮饭的杂活,晚上还得练习微笑鞠躬;
第二年,挑着货到乡下叫卖;
第三年,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进货出货。
三年后,布店老板告诉他,你可以离开自己开店了。
离开布店的曹河仁如何发迹不得而知,据说巅峰时期,在上海不仅参股夜总会,并且成为上海永安百货公司股东之一。
曹德旺说,父亲常常告诉他,他的前半生很感谢布店老板,没有一次性将经验全都教给他,而是一步一步地来。
曹德旺很多“生意经”也是从父亲那儿听来的,这与他在布店的学徒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学徒生活”和“成为老板”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不清楚。
但我知道,有些人能成为“老板”,一定有他的道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