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游完清东陵,老公战友又一次盛情招待我们。战友说:当兵就这点好,全国各地,你到哪都有人招待。其实这点也是老公常在家念叨的,我这次本来就很想出去走走,闻听此言便以“跟着老公吃香的喝辣的”赖上他了。
老公和战友自九八年至今二十年未见,看到我们去,都是非常高兴。20日下午我们要前往唐山和老公两个同学会合后同去昌黎参加聚会,两位战友一直把我们送到车上,直到司机要开车了才依依不舍地和我们告别。
那一天,他们说了无数次“你们要再来哦”,可是说实话,这辈子我们或许是不会再见了。中国的交通如此发达,可能都算得上世界第一了,可见一面却如此之难。面对我们让他们到南方走走的邀请,他们的回答是:“一定!一定!等我们退休后一定要上南方走一走!”
老公有一个战友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只拿几百元一个月。战友们很羡慕我们江苏的高工资,可我们其实同样舍不得常出去走走。
前两年公公婆婆都过世了,我和老公决定趁着我爸妈生活还能自理,我们当每年走一个地方看看,但相同的地方,这辈子还会来吗?战友的情,大概只能在心里回忆了吧!但愿他们一切安安,退休后果真能来南方走上一走就好了。
离开遵化,唐山的同学像接力赛似地又给我们安排好了吃喝住行。晚上那一顿,我再次吃到撑不下为止。
地理学得一塌糊涂的我一直以为唐山就是山区,不知道唐山也在海边。我们是靠近东海,他们是靠近渤海。另一位也来自江苏的同学说渤海的海鲜比我们东海的海鲜更好吃,一尝,果真不错。那晚我吃了四个螃蟹,感觉肉质更紧,咸味更足也更鲜。
酒足饭饱,在宾馆里休息了一晚,21号上午老公同学说带我们到唐山转转。因为时间不多,四点前要赶到昌黎集合,我们匆匆忙忙去地震遗址和纪念碑转了一圈。老公最爱拍照,到哪都喜欢摆个姿势发朋友圈臭美。但是在这两个地方,我们没有相互拍照。因为我感觉风里都是呜咽,让我无法展颜面对镜头。
地震遗址的纪念墙上写满了名字。一个格子是40个,我想起我上初中时一个班级是40个同学,想想看,一个教室才能容纳的人哪,灾难让他们浓缩在大概半个平方的格子里……
我数了下,一格40人,一列600人,一面墙14400人,一共12面墙,基本上两面都写满了名字,大概有24万人。唐山大地震的遇难者好像不止24万,有些村子死得一个不剩,大概连墙都没能上。
看到有一个女儿写了首诗贴在墙上悼念母亲,42年过去了,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到底有多痛。有些人家来上坟,在名字上用透明胶带贴了一朵小花。一个死难者,大概就占了一平方分米的墙面,和占地80平方公里的清东陵怎么比?怎么比!
地震遗址,除了纪念墙,还有一些雕塑,我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看上去像泥塑,那些悲哀的、绝望的、迷茫的、巨痛的神态刻得倒是很传神,让我不忍多看。可也有一些游人坐在上面竟坦然自若,还把一些包和衣服挂在雕塑上。当我们对如此大的灾难,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死亡内心可以波澜不惊的时候,汶川地震再死那么多人也就不奇怪了。
遗址的残墙在风雨潇潇中倾诉了42年,垂柳似乎在默哀,纪念墙前人工湖里的水却流得潺潺的好像在质问:我们真的被记住了吗?
离开地震遗址,我们又去看了地震纪念碑。据说这个碑在当年算是唐山的最高建筑,可这些年高楼大厦一栋栋盖起后,它显得那么不起眼,不知道还能起到警示作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