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口只有500多万的北欧小国,芬兰因其卓越的教育享誉全球。历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芬兰学生无论是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名列前茅。别被视为优质高效公平等多重特性的国际教育典范。
芬兰教育为什么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社会保障、经费支持、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师培训⋯⋯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芬兰教育,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2017年8月13日至8月23日海淀教委组织10人学习小组来到芬兰,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有机会以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的角度观察芬兰基础教育。
今天给我们讲课的是芬兰国家教育教育局卓玛主任讲课的题目是芬兰教育体制与课程改革。 谈到了芬兰国家教育局组织机构的构成,芬兰教育体系,零至17岁儿童的教育以及大学和成人教育;芬兰现行教育体系的简史; 2012到201期课程计划发展;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课程改革的重点:重新思考关于学习的概念;重新思考校园文化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重新定位学校课程的角色目标和内容。
感受一:追求让每一个人"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我看到的核心词是'平等'和'享受'。芬兰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都是“标准化”的。芬兰教育倡导:让所有的学校都像同一个学校一样。政府通过政策或者是财务的支持使得学校之间的硬件设施均衡。"享受"这个词更喜欢,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体验, 学习的过程是享受个体成长的过程。换成"接受"这个词就不一样了,接受更多的强调是提供教育的人的主观意志。
感受二, 基于"培养人""培养公民"的基本出发点,"让每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大学专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点选择,为了发现自己适合的方面,家长、专业人员,教师都会指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划。
感受三,教育的目的不是教是什么和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學生知道怎样做到。为此,教师首先要知道什么好的方法,然后要知道学生遇到困难时怎样指导它们寻找方法。
感受四:评价是为了发现。大学入学制度为學生評价提供了多维空間。高三毕业考試作为基础分决定了你的入学资格,但不是重要依据,还需要参加所选学习的专门测试面试,申请不成功可以来年再试。大学的校门一直敞开。他们自豪地介绍说;我们不规定学生什么时间必须完成什么,也许这样的机制恰好让人更早懂得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
早中晚景色各不相同,大自然像一位魔法无边的大片导演,不时变换着呈现你无法想象的美轮美奂的镜头,芬兰人悠闲地散步、运动、喝茶;老夫妻的恩爱默契、小情侣的甜蜜温馨……他們是大片中的主人公啊!身处这样的美景,了解他們的教育福利,真心覺得芬兰人幸福得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