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界禅」:心不受到焦恼,不会因为羁绊和负担,让观察力和智慧变弱的状态。
透过对注意力的正确导向,调整对境界的反应模式,得到更省力的满足感。
「色界禅」的定义
原始经典从:
「七觉支」的强弱、平衡,
「四念住」的熟练度,
心有多大程度能够离开恶不善法,体会到平舍等等的角度定义「色界禅」。
在佛陀所教导的「色界禅」中,心不但可以想,还可以利用善巧的想来得到提升。
也就是说,在原始佛法所记载的「色界禅」中,有念头并不一定等同于散乱。
「色界禅」的特质
色界禅的共通特质:
1、是否具足禅支
2、跟「五盖」能够保持多大的安全距离
3、「四念住」能够做到多熟练四念住是不离「正知」「正念」和「四圣谛」的取角,色界禅的范围是多元而宽泛的。
原始经典很具体地谈到:行住坐卧甚至讲话时,都能够进入并维持「初禅」的定力。
在色界禅的修行中,人应该因善修「寻」「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因修禅定而变的木讷、坚硬、不近人情。
「色界禅」的功用与内容
「色界禅」因具备这些特性,而在修行和生活中变得非常有用。
如修学「初禅」的人,可以从一种活动方式,很快转换到另外一种活动方式:从没有念头进入到有念头,而且所起的念头,都是对应当下适当的念头。
即:想要把话讲好,所起的念头都跟如何讲话有关。想要马上回到呼吸,所起的念头都跟如何让呼吸舒适有关。
想要回到远离,所起的念头都有助于心,能够跟不善、纠结的境界保持距离。
若当下想要修慈心,也能够充分地溶入到慈心的境界里。
「专注」是「色界禅」的一个功能,但除此之外还要学会如何把心打开;如何激发起能够鼓舞自己,让自己感觉舒畅、良善的心情;换一个角度看事情;透过平舍,能更祥和、更接纳地面对,眼前不能改变的状态。让心处在一种:它已经准备好要进步的状态了。
这才是真正「色界禅」的内容。
「色界」与「欲界」满足感的不同
「色界禅」的满足感虽然是无常、是有为法,但色界禅的滋味是绵绵不绝、能够长时间安住的,而且感能够一直为禅修者提供给正面的能量。
欲界的满足感,不仅很快就会流逝,而且往往伴随内心的紧张感,同时往往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以及承受相应的副作用。
如何修学「色界禅」
「色界禅」的成就,一定要结合日常生活中所有的活动。包括:走路和讲话的方式。
静坐,一般不是指内心的活动完全停止,而是在开始时要知道用好的念头取代不好的念头。
总体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身心能够习惯性地,有安适感、安定感、幸福感、丰足感、从容感,那就是一种很好的练习。
「色界禅」的内涵
「色界禅」并不一定是心摄一处,而是所有这些好的特质的统合。
「色界禅」的内容,实际上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身心的祥和,都是有直接关连的。
更严谨一点的标准:在比较长延续性的时间内,内心都是跟善法相应,不被恶不善法截断。
恶不善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生起的「五盖」。能跟善法的方向相应,但容易被打断,不能称之为「色界禅」。
这也就是佛陀说「四念住」是进入色界禅钥匙、入口点的原因。
「四念住」的三个特质
「四念住」是由三个心理因素构成的:正知、正念、正勤。
「正念」指忆持不忘当下要做的事情;
「正知」指清楚当下自己所做的事情;
「正勤」指有恒续性,有耐心、能够维持一定程度的用功火候。
从「四念住」到「色界禅」
尽管心被恶不善法打乱了,安适感中断了,你都能够念以继念的(正念)记得眼前该做的事情,再回归到「善寻」上来。
持续这样的用功,维持一段时间没有被恶不善法打断,那么跟「色界禅」相应的喜跟乐的力道会开始显现。
即:要让身心进入色界禅,必须要让身心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清净。
身心很明显地安顿下来时,心也会变得特别安静与好用,再做四念住时,就感觉特别使得上力。这与当下内心源源不绝的能量,以及敏感度的增高有关。
「色界禅」与「出离」
心能够在安适感中得到一个落脚处,在修学出离时就不会有失落感,不会感觉被出离的力量冲击,而感觉无所依归。
如何挣脱「五盖」的束缚
留意哪一些力量是破坏内心平衡的最大力道。
以昏沈盖为例,包含了:
面对境界时觉得无聊,
内心的明亮度不足,
对观察的主题兴致不够高昂。
禅修者日常生活中应培养的一种能力,就是永远都不要陷入无聊的状况。
一但发现内心有无聊、暗晦不明、枯燥乏味,就要马上对治。
对治的方式有:
增强内心觉知的能量,用正勤、转念,来鼓励自己。
提升内心对安适感、舒适感的敏感度,让当下的心有比较好的食物,有一个更能提升能量安住所,能够不断引发他的兴趣。
培养快乐的修行方式
不应把修行变得坚硬,以至于成为另一种压力的来源。应该心处在很光明、快乐的状态。在很轻松的状况下进行「正勤」,马上体会到良好效果。
具体方法在于:
1、品味因为努力所产生出的踏实与丰足感。
2、在日常生活中对治五盖时,常常看到法喜充满、清明安定等正面效应。
3、常常能够很轻易地,让自己回归到理想的状况。如果觉得困顿,可能就还要再退到前面的里程碑,在闻思上再多下功夫。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累积从五盖挣脱开来的经验,让内心能够品味远离五盖的平衡感,那么上座后,几乎不需要做什么大的调整。用功的方法还是一样,但是坐下来之后,可以更专精、更纯净地,在更细腻处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