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工作中常听常说这句话,但话中的深意,想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深刻领会。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两个概念以及他们的联系。
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实践?
理论不是实践,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在运用中反作用于实践,它是高度抽象化的实践经验。而实践,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我们形成的经验、总结的理论的来源,同时它也是验证理论的唯一载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理论,国家推动环保整治,关停污染企业就是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国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理论,建设雄安新区就是实践。心理学损失规避是理论,淘宝商家的七天无理由退换就是理论的落地实践。概率论是理论,福利彩票和商业保险就是实践。可是知道理论和实践的概念和关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毕竟我们又不是搞哲学的。事实上,这意义巨大。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否高效、正确的解决问题。
因为理论是来自于前人的经验总结和科学验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有效的套用被验证的可行方法,势必事半功倍。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只要能够抓住问题实质,快速将问题拆解、抽象为理论问题,然后回归到理论中去找寻答案,再依据答案在实践中逐一验证,就一定能高效的解决问题。
如一家企业现在遇到了问题,尽管试过很多方法,但产能依然提升很慢,满足不了客户订单需求,他该怎么办呢?你可能会直接说,这很简单啊,有很多方法,可以外包、可以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可以组织员工加班、可以工艺改良加快生产周期等等。
这些都对,也都不对。因为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并不知道这家企业真正的问题在哪,所以提出的解决方案一定不够准确。
企业提出的问题是产能跟不上生产需求。我们将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问题的本质是生产效率低下。现在再到企业管理理论中寻找,影响生效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企业管理一般理论,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有:人、机、物、料、法、环。好的,我们现在回到实践中验证。
首先,人的方面,去检视企业劳动力结构是不是有问题?员工技能水平如何?培训工作是不到到位?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怎么样?机器的方面,设备能不能赶上现行行业主流水平?设备管理有没有问题?物料方面,供应链有没有问题,关键零部件的供应是不是拖累的整体运转效率?
按照理论指导的方向,我们围绕六大关键因素一一对照检查,去实地调查这么一个循环,我们就会知道,到底是企业薪酬绩效低于周边同行水平,一线工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生产效率。还是企业投产的设备是十年前的设备了,远低于行业先进水平,需要技改换代了。又或是企业上游原材料中某一辅料经常断供,影响了整体生产效率,等等。也许是单一因素,也许是系统因素。这样,我们提出的方案才是合乎企业实际的,才是科学的。
从理论中找方法,根据理论指导的方向,找问题,再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流程。
当然,理论一定不是普适的。所有的理论都有一定的应用条件、范围。伟大的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可以解释苹果为什么会掉在地上,但解决不了量子纠缠。科学管理理论可以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但运用在现代互联网企业一定适得其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就需要去寻找和总结新的理论指导。
总而言之,在充满变化的时代,不管我们身处哪一行当,想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都需要强化理论的学习,学习最原本、最底层、最朴素的方法论,同时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总结事物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实现让理论落到实践,让实践升为理论的一次上下循环,这样我们就算是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