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来的感觉,虽然名为 怪诞关系学,以为本来会讲些很很隐晦不为人知的或者十足怪诞的事,但是读下来还好,大概是在讲如何和人更好地打交道吧。
温馨提示:本篇文章7923字。预计阅读时间: 25分钟。
书在一开始提到竞争与合作。这两者会并存以及时刻转换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之间不断产生的矛盾主要源于三个根本因素:第一,资源存在稀缺性;第二,人类具有社会属性;第三,不稳定且多变的(用统计学的术语说就是随机性)。
其二的社会性,提到人就是会不断与身边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对比来感受自己的满足或者不满,而且不只人,所有相似的事物都会容易被比较。举例兄弟姐妹的对比,输给与自己十分相似的人会变得更加难以接受。比较无处不在,猴子换取食物的实验。本来满意现状的老员工知道新员工工资后的不平衡愤慨。中场以一分之差的球队更有可能之后取胜。两者条件越相近越容易陷入竞争关系。有了对比,也有可能导致嫉妒排挤。
对策:一开始的有序减少争端。转变懊悔的情绪到争取新的机会。预测自己可能会导致别人的负面情绪对自己不利,所以低调行事。
权力对人的影响,一定时间内一个人所拥有的权利决定着他的行为。增强权力让人自信。甚至在生理方面都有有力的证据。但过度的权利也会让人目空一切,双标,逾越法度。依旧是适度原则。
增加权力的方法:回忆或想象掌权的事情和画面来增加自信。摆出权利姿态,即扩张舒展自己的身体姿态 。调整自己的音准和音量。听强有力的音乐。
避免权力使人失控 方法:获取和自己实力相当的权力。保持恭顺和自信并不冲突。自律。练习换位思考。关注团队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权力。问责制。
之后又介绍了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对于大群体是有利的,部分个体可能需要自我牺牲。比如蜂群的超我体。还有在动荡时期人们会更希望有等级制度,和平时期更喜欢自由。一个团队的顶尖人才太多也可能会出现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况反而不好。个人能力越强竞争力也强。个人能力强,不在团体中会更占优势。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差大的人可能胚胎时受睾酮比较大,容易敏感和有受攻击的感觉从而和他人争吵。如果领导个人作风或意见太强可能会导致团队其他人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能汲取各层的智慧导致悲剧的发生。
对策:在相互依赖程度高的体力任务中,协作更加重要。领导者应该创造心理安全环境,鼓励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例子:设计公司IDEO完美呈现了这些规则的应用。进行创意工作时,IDEO会弱化等级制度的影响,鼓励公平参与,激发创新思维。这个阶段也需要一名领导者,但是他的工作主要是推动创意的产生。但是,在挑选、落实最佳方案时,IDEO就需要发挥等级制度的作用。集思广益之后就是身体力行。IDEO要借助等级秩序进行分工,协调合作。而在这个时候,领导者的工作就由激励转向指挥。作为一个团队,IDEO深知如何调节利用等级制度的影响。
接下来提到,权力对于女性的影响与男性别无二致。但女性争强好胜往往会遭到压制。当今社会肯定自信的男性,却否定强势的女性。
在性别平等程度高的国家,男女之间数学成绩并不存在明显差距,而在性别平等程度最高的冰岛,女性的数学成绩超过了男性。换言之,只有在女性缺乏权力的社会中,她们的数学能力才不如男性。
男性在社会权利上多多少少是强于女性的。在谈薪资方面,男性高频提出涨薪而女性提出的少。在自己的利益受到少量亏损时,男性也比女性更多地协商要求弥补。而且女性对于条件最后的协商结果可能也不如男性。社会看板印象也会认为女性应该是温柔包容顺应的。而且就连女性群体中的成员也会认可这样的社会现象,女性排挤女性。
蜂后”形成条件。第一,“蜂后”是团队中唯一的女性,这让她有独一无二的存在感,因此她不想其他女性进入自己独有的堡垒;第二,“蜂后”存在于权力地位高的团队中,且团队能够提供社交与物质方面的利益;第三,“蜂后”专门针对实力强大、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的潜在对手。团队中唯一的女性,享有较高权力地位,专门针对极有能力的其他女性——三个条件都指明,形成“蜂后”的催化剂其实就是对于其权力的威胁。因为害怕另一名女性夺走唯一的权力位置,蜂后不得不伸出螫针。米歇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蜂后现象”确实会出现在职场。女性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安全感后,“蜂后”的“螫针”就消失了。有安全感的女性更愿意支持同性,即便这些同性会成为潜在的对手。“蜂后现象”确实在日益减少。
性别平等能够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女性与男性都将得益。
在规范性刻板印象中,女性应该合群、富有合作精神。这显然约束了女性的行为,但是这种刻板印象有一点值得利用:当女性为他人发声时,即使展现出强势的态度,也不会遭到反推。通常,女性很少为自己的利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女性时常会为他人展示出强势、好胜的一面。人道主义人士特蕾莎修女竭力筹款的行为就得到了大力赞扬。强势的女性律师遭到反推的概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女性。安德莉亚认为,律师执业的本质影响了这一结果。因为在人们的预期中,律师就应该是势压全场、充满自信,为他人利益全力以赴。所以女性律师不会因为强势而遭到反推。另外一种自然行为也认可了女性的强势,女性也不会因此遭到反推,那就是母亲保护孩子的利益。
美国,当乐手参加乐团的面试时,他们会在屏风后面进行表演。这样的面试模式排除了性别因素的干扰。哈佛大学的克劳迪娅·戈尔丁发现,这种盲选方式将女性乐手入选概率提升了300%!面试过程中还有一项着装要求——乐手面试前要脱掉鞋子。为什么呢?因为高跟鞋“噔噔噔”的声音可能会暴露性别。为了确保盲选完全排除性别因素的干扰,这些志在入选的乐手们需要脱掉鞋子,到屏风后面接受面试。
对策:客观、可量化的评估标准能够创造出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任何与性别相关的因素,专注于候选人的客观数据。
名称的作用。可以拉近关系也可以伤害到人。
术语帮助群体建立独特的身份认同,促进群体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与协调。但是,术语也会使圈内外的交流变得困难,让圈外人产生被排斥的感觉。用术语也会给圈外人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当缺乏权力与地位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公开强调自己的职业头衔。事物的名称也可能完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文化再定义还可以将冒犯或者羞辱的标志转变为自豪的勋章。这部分蛮有意思。举了好几个例子当有人贬低称呼一个群体,群体反而利用这个称呼宣扬并引以为傲,或者从中受益。或许不失为一种反抗的方式。
“荡妇”一词本身充满着恶意与诋毁,一直以来常用于斥责女性私生活肮脏放荡,具有极其严重的负面含义。但是希瑟·贾维斯勇敢地站上风口浪尖,力图重新定义“荡妇”一词。当时,一名多伦多警官声称,女性“不要穿得像荡妇一样,以免遭到侵害”。贾维斯对此十分反感,并决定采取行动。她发起行动,希望人们能够摒弃指责受害人的这种想法。行动的其中一个内容就是将“荡妇”从蔑称转变为赞美!她组织了民众活动“荡妇游行”,鼓励女性大胆自豪地接受这一称谓。
在某些时候,蔑称的文化再定义过程也可以迅速实现。当一个词语的负面意义还没有完全定型时,扭转的过程可以迅速完成。罗得岛州某高中的礼堂中悬挂着一面写有祷告词的旗帜,该校学生杰西卡·阿尔奎斯特起诉该校违宪。法院最终判定阿尔奎斯特胜诉。2012年1月,就在法院宣判之后的一天,该州众议员彼得·帕伦博对阿尔奎斯特进行人身攻击,称其为“可恶小鬼”。作为回应,阿尔奎斯特将这一称谓“据为己有”。她将“可恶小鬼”印在T恤上售卖,为其大学学费筹款。不到4个月,阿尔奎斯特通过卖T恤筹得62000美元。
非裔美国社会学家迈克尔·艾瑞克·戴森说道:“我们其实已经‘绑架’了这个词。”作家戴伦博特·布朗说道:“在白人面前说nigger,我知道有些人会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想提醒白人,世界上还有一些黑人能做而白人不能做的事。”,英文中“中国佬”(chink)一词是过去对中国人的贬义称呼。因为这一标题,网站编辑被辞退。其实,林书豪高中时期曾用过“ChiNkBaLLa88”作为社交媒体账户名。但是关键在于,他自己可以使用这个贬义称呼自称,而他人使用时意义则完全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负面称谓都可以通过文化再挪用转变意义,但是勇于接受针对自己的负面称谓,其实已经大大削弱了敌对一方的攻击,将胜利握在了自己手中。名称文化再挪用现象其实反映出更为广义的道理——承认自己的劣势,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关键在于命名。还提到两点很有用的。
当你很紧张或激动难以平静时,试着选比较积极的词语,定义自己我很激动而不是我很焦虑我很紧张,把它转换为积极的心态。
当气氛紧张时,用一个具体的词把那种莫名的氛围定义下来,有利于沟通和解决。即使那个词不是那么积极。
人脑中杏仁核活动会增强,而人们给情绪命名,能够使其活动减弱。换言之,辨识情绪,命名情绪,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情绪,摆脱负面情绪。其实,应对不良情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为情绪定性。人们一旦给情绪命名,并找出其产生的源头,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将(敌人引发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无辜的人身上(例如朋友)。
如何转变竞争到合作。
信任关系。强调要获得人们的信任才能展开合作。如何才能迅速建立信任的关系呢?
研究显示,赢得信任的人往往展现出两个特点:温情与能力。即使能力很强也还好要表现得亲切才让人信任。
几乎每位总统都会利用一种特殊的公关手段——养狗。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前从未养狗,而且他的女儿玛利亚还对狗毛过敏。但是,入主白宫之后,他也养起了狗。和惹人怜爱、摇着尾巴的狗狗依偎在一起,人也会变得温情。这种温馨的画面当然能够帮助总统赢得更多的信任。温情与能力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肢体接触以及面对面的沟通都很利于良好关系的建立。
初见时 示弱,犯点小错误,出糗会让人感觉亲近。
以及前面提到的名称称谓的重要性。术语会让人感觉专业。
讲完信任,接下来就是欺骗。
受到诱惑的人更容易有欺骗行为,假如之前有做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情,之后受到诱惑就没有意志力抵抗啦,所以一定要好好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在刚用完意志力之后需要做决策时推后决策休息一会再决定吧。
人类本质上容易相信他人,尤其是熟人,那需要加强警惕。随时警惕不应该出现的信息线索。人们在社交网络上也非常容易撒谎美化自己。以往的交往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帮助欺骗的有力条件。
扑克玩家十分擅长掩盖面部表情,但是肢体语言仍会暴露他们是不是真的拿了一手好牌。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他们伸手摸牌的姿势。如果摸牌稳当,说明他们自信满满;如果玩家在虚张声势,摸牌的手臂会弯曲伸出,而不是直来直去地摸牌。这一点说明即使最厉害的撒谎者也会暴露撒谎的信号。
识破骗局。更好的提问应该是开放式的,而且包含负面假设。
另外一个帮助识破骗局的方法就是增加认知负荷。马克·吐温说过:“如果你说的是实话,你就不必记住。”换言之,如果你撒谎,你就要继续编造故事圆谎,确保前后一致。相比说真话,撒谎时需要处理和记忆的信息更多,让人承受更大的认知负荷。那么怎样利用这一点识破骗局呢?人们的思考过程会改变其交流质量。当人们在冥思苦想时,交流中更倾向于使用空洞的字眼(例如“嗯”“啊”等),而且回答问题的时间也会变长。另外,人们认真思考时所做的手势变少,就算要挥手或者点头,动作也会变得僵硬或者迟缓。在认知负荷的压力下,人们会犯错误。可能会错误地强调想要表达的信息,例如,说出了“是”,却摇头表示“不”。甚至可能会在说到一半时自己纠正自己的话“是的——啊,其实我的意思是否定”。警察和调查员经常利用认知负荷来识破撒谎者。他们知道,只要使对方神经紧绷,不断加压,撒谎的人很快就会露出马脚。那么怎样增加认知负荷呢?有一些调查员会问一些时间顺序混乱的问题,或者询问一些看似与当下事件无关紧要的细节,例如“那时天气怎么样?”他们也有可能会播放广播或者电视节目作为背景音,分散受审人的注意力,然后就坐等受审人暴露欺骗信号。
撒谎的几个参考信号:偏离日常的行为。急于结束对话或者离开焦躁。言行很容易过度。言行(肢体语言)的匹配度不够。
他们可能会过多地使用“老实说”这样的短语,也可能会提及自己的教养中有宗教信仰,或者不断指出自己的资质水平或朋友圈子以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信誉。例如,在很多案例中,犯罪分子在审问期间会显得过度放松,甚至利用药物实现这一点,以期迷惑审讯人员。但是他们为了制造这种一切如常的假象往往用力过度,以致最终暴露了自己。同样,撒谎者常常会做一些不必要的补充来营造可信的印象。
犯了严重的错误,良好诚恳的道歉或许可以重获信任。主动先坦白错误会比别人揭发更好。有时犯错后良好细致地补救反而会增强别人的信心,能成为良好的契机。
信任关系可以轻易被瓦解。人们迟早都要面对自己犯下的核心错误。如果辜负了他人的期待,一定要迅速、坦诚、有力地致歉。
道歉的显要阻碍之一就是害怕承担责任。另外一个不太明显的阻碍就是害怕失去地位和权力。人们承认错误的时候,就赋予了他人对自己的控制权,减弱了自己的控制权。三,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
总之,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合理性而选择不道歉弥补,做错了事就是需要道歉啦~想想道歉或多或少可以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想想道歉后的结果吧~
换位思考的能力。
现在看看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竞选中对换位思考能力的利用。1912年,选举日即将到来,罗斯福决定乘坐火车横跨美国为大选冲刺做努力。罗斯福的竞选团队计划每到一站都发放宣传册,封面应该是一张罗斯福的照片,显示出他硬朗的轮廓和胜券在握的神情。竞选团队找到了最合适的照片,并且印刷了300万份宣传册。但是就在竞选巡游开始前,一名工作人员发现宣传册封面的照片受到版权保护,版权所有人是芝加哥的莫菲特摄影工作室。竞选团队之前没有获得照片的版权,所以可能要支付每份宣传册1美元的版权费。这笔钱放到2015年,相当于73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有两种显而易见的办法,直接支付版权费,或者是销毁宣传册,但罗斯福的竞选团队并没有选择这两种方法。罗斯福的竞选经理仔细思考了莫菲特的立场,得出两个关键结论:第一,他确认莫菲特还不知道宣传册已经印刷完成;第二,他知道宣传册能够宣传莫菲特的工作室,有可能使其收益。有了这样的想法,竞选团队给莫菲特发送电报,简洁地告诉他:“我们计划在即将发放的竞选宣传册上印上罗斯福的照片,照片来源工作室将会从中得到宣传机会,不知贵方愿意支付多少费用?”莫菲特回复到:“我们没有参加过此类宣传。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愿意支付250美元。”协议达成了。换位思考将可能出现的巨额花销转变成了小小的收益。实现换位思考需要有意识地了解他人的想法。
肉毒杆菌注射影响了面部模仿,减弱了人们察觉他人情绪的能力。模仿会带来更有效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又会增强模仿能力。擅长换位思考的人模仿能力也更强。
谈判时模仿对方举止,必须是自然的模仿,不能让对方发现。另外,不要过分关注动作模仿,否则可能会忽略谈判的重心。最终达成的协议更有利。
寻求别人的建议,会让对方感觉受用,收到尊敬,或许还可以极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注意,即使没有采取对方的建议也要妥善地处理,并且让对方知道事情的后续和结果。
认识语言的力量。及时让身边的人了解事情的现状能让人安心。不够完整和良好的沟通也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当权力放大,“音量”也会放大,表达的意思也会被放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双方陌生的情况下换位思考会有促进关系的力量,但是在双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换位思考可能会导致双方关系恶化,产生以小人之心度对方之腹的情况。同样的,面对面的交流本来是促进关系的,但如果双方本来就处在紧张的关系下,有时避免见面地沟通反而比较好。
竞争。竞争的环境和类型。
排位的优势。
比如:选民在不了解候选者时,排位第一的有优势。第一的暗含举荐的意味。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最后一个有优势。比如:面试。比赛。因为评委会对之前的情况记忆逐渐模糊。
候选的数量也会影响排位和结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戴娜·卡尼研究发现,如果只有两个选择,那么第一个出现的选择往往占优。例如,当消费者或者客户面对两名销售员时,一般都会选择和会面的第一人合作;当人们评价两种相似的产品时,将近2/3的人会给第一种产品较高的评价。所以,当出现“二选一”的情况时,首先出现的选项就是最佳选择。那么当选项的数量增加之后呢?在什么情况下最后出现会成为最佳选择?布鲁克大学的安东尼娅·曼托纳基斯提供选择数量不同的红酒给人们品尝,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只有两种红酒可供选择时,70%的人会选择第一种红酒,这与戴娜的实验结果一致。出现三种红酒可供选择时,第一种红酒仍然占优。但是,当可选择的数量上升到四种时,最后一种红酒更受青睐。武术比赛中也出现了这一规律,参赛选手人数为5人或以上时,就会出现“后来者居上”的现象。理解了不同竞争性情境下先后次序的影响,就可以挑选一个适当的排位,赢得优势,获得更好的结果。
对策:促进公平的重要方式就是采用随机安排、轮换安排的机制。例如在政治竞选的选票上,降低次序影响的最佳方式就是保证每位候选人出现在首位或其他位置的概率相等。随机、轮换的机制能够促进民主,减少幕后操控的影响和不平等现象。
关于报价。
促进公平的重要方式就是采用随机安排、轮换安排的机制。例如在政治竞选的选票上,降低次序影响的最佳方式就是保证每位候选人出现在首位或其他位置的概率相等。随机、轮换的机制能够促进民主,减少幕后操控的影响和不平等现象?
这个问题并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的建议是:在谈判中,先与对方交流,尽可能地获得信息,然后再抓住时机,抢在对方之前报价。
你的首次报价应该能够让你欣喜若狂,又不至于让你得意忘形。很多谈判者经常会用到这句话——“我们各让一步”,也就是双方提出各自的首次报价后取中间值。这看起来很公平。但是这就意味着首次报价之后,只能够单向调整价格,如果是卖方,调价只能比首次报价低。如果谈判后期的出价比首次报价更高,就违背了社会规范。这个谈判规则意味着谈判者不能提出比首次报价更高的要求,不能在谈判中加入新要求。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会触发对方敌对的立场,引发竞争。如果首次提出的要求就与底线相近,那么谈判的回旋空间就十分有限。如果对方要求你做出让步,你的让步幅度也就很小。为自己的让步留有空间,或许能够将针锋相对的谈判扭转为互利共赢的局面。
第一,要防范对方提出首次要求时所产生的锚定效应。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的建议就是:在听到对方的首次要求之前,先写下自己的首次要求。第二,首次要求与底线方案要保持差距。对方绝对不会将你的首次要求当作理想方案,在谈判中你需要做出让步。既然对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要求你做出让步,那么你在首次要求上就应该大胆激进。第三,一定要记住大胆激进的首次要求存在一定风险。
精确度的重要性。标价越精确越好。但当你提出精确的首次报价,一方面展示出自己的信心,一方面也说明你可能不太愿意接受其他报价。这种固执的印象可能会使潜在买家望而却步。你可以尝试提供多个选项,例如:在图森市办公,薪水为86000美元;在萨凡纳市办公,薪水为87000美元。这种可以选择的报价让人能感受到合作的意图,又可以在比如第一次过高报价时起到挽回的作用。
即使是获得了不错的交易结果,对方迅速接受报价的行为总会让人感到不快。所以,从对方的满意度考虑,在谈判中不要立即接受对方第一报价。要求对方做出让步,最终可以得到更好的谈判结果,也能让对方更高兴。在签订协议时如果过多地表现出喜悦的情绪,可能会让另一方觉得自己在协议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当协议达成时,可以表示欣慰,但是不要表现得过于欢欣雀跃。
承诺的事,如有可能尽量做到,即使是面对疯子。
当人们回顾过去的事情时,尤其容易受到事件结尾的影响。结尾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这本书的内容到这里就完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