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前一天,微信群里的朋友喊着“晚上聚”,我悄悄瞟了一眼出来。不想再回复“不去了”,因为太多次了,不是无心会友,真的没有时间。想想吧,两周一次的地面课必去,心理咨询师三年计划线上视频课每周两次得上,每周三次的案例直播课不可缺少,好在为了能专心参加写作训练营,已经把直播课停掉。可是还有没学完的课程排队等着,上完的课、读过的书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内化、吸收......
五十知天命,而我五十正拼命,搞得像个拼命三郎似地,除了基本的生活和社交需要,就剩下读书、学习了。
我是怎么迷上学习的?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学习考个证,内退以后好有个事情干,因为我那一年刚到企业规定的内退年龄线上,有个证多个资历,便于到社会上找工作。
那时企业里有一支潜水考证大军,默不作声地学习,平时和大家一样工作,等考完试证拿到手了,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考了个证。考什么证的都有,律师证、监理证、环评师证、建造师证,还有教师证。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咨询师证,上网一查学习书目,总共有二十多门课,吓我一跳。想找个伙伴一起学习,结果没有找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了学习和考试流程。但正式报名却是在三个月之后了,机构发了学习材料,两大本厚厚的教材和辅助配套网课,告知三个月后考试,从此我开启了学习模式。
选择学习其实是选择为自己活一把。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做微商,每天在微信上翻新花样介绍她要卖出的产品,在小程序上下单、出货,忙忙碌碌,创富感满满。另有一位帮着儿子儿媳带孩子,含饴弄孙,小孙子两岁多了,神气活现、活泼可爱,她也趁此尽享天伦之乐。这是她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自豪并快乐着。
我曾经认为不需要为自己做什么选择,因为生来就担着许多人生责任,学成工作、结婚生子、养育孩子和照顾家庭,作为一个女人,感觉一切理所应当。一位同事不止一次说过,在我的生活里孩子永远排第一位,老公排第二位,最后才是自己。
确实如此。以前因工作需要参加一些饭局,每次我都会问,能带孩子吗,能带就去,不能带就不去了。节假日,好友约玩,先问我忙什么呢,我保持不变的回答,洗衣服、做饭、整理家务。有一次朋友恼了,直接怼我说,老姐,你能不能干点有创意的!
似乎从来没有给过自己空间,也从来没想过自己需要空间,仿佛一只陀螺上班围着工作转,下班围着家庭转,连出去旅游也是为了陪孩子长长见识。可是人生不到头,责任就不能穷尽。人生最大的责任是先照料理好自己,先让自己活好,只有自己身心健康、精神愉悦,才好为家人尽职尽责。生活如常进行,其时已埋藏改变的种子。
学习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需要。
学习心理学的过程,我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电影《色戒》主演汤唯在回忆她被迫去英国留学的那段经历时说, “我感觉世界变大了,每天都有应接不暇的新事物,生活过得很过瘾。”当时我也心境如此,忽然发现天地辽阔,生活有很多种找开方式,重要的是看我们选择什么。
命运还是巧合,突如其来的变化使我不得不面对现实选择,在一次次选择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需要。
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减员分流,是去是留;厌倦了体制内,我选择下岗自谋出路。新工作坚持一段时间,不能认同他们的价值观,我果断辞职。后来的工作各方面还好,但因为身体原因,我选择了休息。但有一样我始终不放弃,就是我对学习的热忱,不论走到哪里,我都能利用一切时间、工具学习。
很多人赞叹,但也有一些人不理解,一把年纪学个啥。家人担心我的身体,不主张我在学习上付出太多时间精力。然而我清楚,如果没有这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学习作支撑,我根本无力为自己作出这些选择。是学习让我一步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生活态度发生转变,学习让我内心越来越从容,让我找到了后半生的方向。
现在我又报了写作课,回归初心,书写自己的平凡生活、所思所想,书写人间的善和真情,书写一切美好的向往。
坚持学习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人过中年,身体上的病痛对学习是极大的考验。像我,长期伏案工作和不注重运动,腰椎颈椎都落下职业病,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渐渐康复。有许多次真的想放弃,每次又坚持下来,这大概是胡适先生所讲的性之所近、力之能及吧,靠的是兴趣推动。
有人定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后现代,老龄化越来越突显。特别是70年代这一批人,大部分者是独生子女。养老的问题常常是我们交流探讨的话题。靠谁养?孩子?政府?社区?抱团养老?其实说到底,还得先靠自己。老年人,也不能躺下,也得跟上时代的发展,要学习,学习现代的生活方式、现代的科技手段、工具,学习一切感兴趣的事物。选择了学习,就提升了能力,就会努力克服困难,一直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