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一部分:
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我确信,学校里许多结果很糟糕的冲突,往往是由于教师不善于跟学生说话引起的。
【有时候说了什么远远不如怎么说更重要。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说出来表达的是不一样的味道。有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语气在不同的人听来能感觉出来不同的角度,充分说明语言的魅力。】
决定教师语言效果的真谛是诚挚。学生对诚挚的话语具有最敏锐的感觉,并能敏感地作出反应。他们对不真诚和虚伪的感觉尤为敏锐。
教师语言的感化力量的条件包含着广阔的内容,也因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不同目的而千差万别。教育的不文明现象,常常表现在一位教师用语言跟学生打交道时往往只知道两三种目的——禁止、允许、责备。而一位教育行家跟学生打交道时却有许多目的,其中最常见的目的之一是阐明道德真理、概念、规范。只有了解并认识学生对待自身长处和缺点的态度,以及他们批判地对待自身不足的能力,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在阐明道德概念时,经常直接面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力求让学生分析自己的某种行为,剖析自己操行中的某种特点,用别人的目光审视自己。
【跟学生打交道时候的多种目的,运用起来还是不能自由切换。看出来相对没有经验的教师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时候有些冒进,也有自己的影子。总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这个是需要调整的,多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也是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让自主学习真正发生,同时也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多一些时间给暂时跟不上进程的同学有更多的交流。】
【最后的有经验的教师在阐明道德概念时,能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评价自己行为的特点容易理解,青少年自己发现的问题更好去解决。那么为什么要用别人的目光审视自己呢?是要能走出情境,用旁观者清的观点分析呢,还是换位思考的角度替别人考虑呢?】
一位具有高度教育修养的教师,能教会学生通过公开表述自己的意见进行思考,他向青年人叙说自己的疑难,恳求他们说出自己的主张,邀请他们共同推敲。这样一位教师的语言是自然而然地倾吐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它确立起一种信任、坦诚、融洽的气氛。教师与学生的这种交谈,奠定了他们的善恶观和道德价值观的统一,会是师生亲密无间。
【这种理想的高度教育修养的教师的做法,是值得尝试的。尤其是这两天课堂的尝试,放下对学生的期待。认清楚课堂最重要的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多停下来听同学们的不同想法和分享的思路。关于计算的技巧,也多向同学们学习,虽然看到多数同学接受了新的方法之后没有看到脸上有轻松的表情,上周提醒大家给课堂展示的同学表示感谢的掌声,也没有看到如期的表现,也说明他们内心的认可是需要过渡。那我就多给一些思考的时间,允许自己慢下来。让课堂上有真正的、实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