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设定有效目标
1)对于成年人来讲,觉得今天学会了这个,明天可能会有用,这是不切实际的念头,是情绪化的不明确的目标。
2)明确的目标,不是基于想象的,也不是一时冲动,它应该是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任务。
目标要是明确的、有用的,能够实现某个实际目的的。含糊不清的、甚至只是想象中的目标并不是有效的目标。
笑来老师在很多个场合都说过一个他的学习方法,并且以这个方法来区分开两种人。他说,人们可能会基于一模一样的原因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第一种人是虽然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但仍然决定学习的人。第二种人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因为不知道那东西有什么用,所以他们拒绝学习。
笑来老师是第一种人,笑来老师年少时去少年宫学程序语言学着玩,不会想到未来有一天可以在写书的时候派上用场;笑来老师在大学自学统计学的时候,也不会想到未来这个技能给他带来了那么多的帮助。
他学习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想过“学这东西有什么用”,他说“管它有什么用呢,学呗,学了总有用处。”按照笑来老师的说法,学的东西多了,就会在未来某一天自动产生链接,然后给你带来惊喜,而这惊喜是你刚学习它的时候绝对料不到的。
与此同时,笑来老师也写过另外一篇文章,《想要做到,就要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在这篇文章里,笑来老师讲了他的新东方同事张晓楠追求目标的故事。张晓楠从小就想成为一名电视台主持人,而且就想进央视。她想先考上北京的大学,结果没考上,然后就找机会在北京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当老师,后来又跑去美国读金融硕士——就是为了获得过硬的学历好应聘央视,后来的结局也很美好,张晓楠如愿以偿,已经在央视主持节目好多年。
笑来老师“从来不问生活要什么,你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他是“随波逐流”的高手,主张漫无目的的学习方式,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张晓楠则是贯彻目标的典型代表,从小就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去实现目标,最后还真的实现了,这是个励志的故事。
许岑老师说目标一定要明确,其实他的方法是介于李笑来和张晓楠之间。不是要制定那么远大的目标,从很小就开始设立,也不是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漫无目的,而是针对当前的情况,设立一个可以解决生活中和工作中某个特定问题的具体目标,不冲突。
002 找准切入点,直奔大师
1)直奔大师,不必从基础开始。这个大师不一定是指一个人,而是你的最终目标。
2)要去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有些事情做起来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明确了目标,就直接从这个目标开始起步。
3)这个观点并不适用于结构主义的学习对象。对于要用结构主义方法去研究的东西,还是需要踏踏实实从初级开始。
4)要尽可能地去除胆怯,胆子大一点,走的路就能长一点。
看到这个标题,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几个以前看过的故事。
台湾著名广告人李欣频在上梦想蓝图课的时候,她说过她带团旅行的时候,有一个学员说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是考上电影学院,然后进入好的电台,以此拍出好的电影,她的梦想就是拍摄。李欣频老师对她说:为什么你要绕这么一大圈花费这么多时间才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想拍摄,现在就可以啊,你可以拍摄然后上传到网上,只要你拍得好,肯定有人因此来投资你。所以你要做的关键事情是精进自己的拍摄技术,而不是曲线救国。
李欣频老师还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出版了自己的童话书,当媒体问她长大后想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回答说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以后呢,我想当作者,我现在就做到了啊。
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忘记在哪里看到的,一个老公务员年轻的时候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个作家,这个梦想一直没有改变,但他一直没有去做,每次想起这个目标,他就告诉自己,等我退休了一定开始写作,然后真的等到了退休那一天,他提起笔打算写作了,却发现自己再无兴趣。
《飞屋环游记》则是有了一个反转的故事,讲述了一个老人曾经与老伴约定去一座坐落在遥远南美洲的瀑布旅行,却因为生活奔波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政府要强拆自己的老屋时才决定带着屋子一起飞向瀑布,路上与结识的小胖子罗素一起冒险的经历。老人的梦想其实一直就可以开始,但他以一个又一个工作,一个又一个任务为借口,拖延了自己梦想的进程,直到老伴死去,直到房子被强拆,直到自己也会走不动了,才孤掷一注向梦想出发,然后发现原来梦想并没有那么遥远,只要出发,就能够到达。
这几个故事都说明了一点,如果你有一个目标,不要想着等到某个时间节点才去行动,比如等到我实现财富自由了,就去……;等到我退休了,就去……;等到孩子长大了,就去……。当条件满足的时候,你可能发现梦想早就遗落了。
小结: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以终为始,还有核聚老师近期讲的一个课程“目标法则”,都是讲目标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目标,注意力才可能聚焦,然后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实现目标了。
参考资料:[得到精品课]《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许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