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个男孩。
记得当年上班时一个同事,这个同事也有两个孩子,是在一次偶然谈起孩子问题时说过,大孩子从出生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情感震撼,到了二宝时基本上都没什么感觉了,当时并不理解。从初为人父到后来生下老二,经历过才知道,正如同事所言。看来,人的情感在很多情况下极其相似的,所以往往也能产生共鸣。这也叫经一事长一智吧。
时光倒回到世纪之初时,唐君还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也许是性格沉静的原因,在妻子怀孕时,唐君感觉并没有像电视剧上演的那样夸张,激动兴奋地欢呼雀跃。等到孩子出生后,可就大不一样了,初为人父的那种难以明状的心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思善于理解情感的唐君,无法准确地找到合适的词汇描述。激动,兴奋,都有一点但不太确切,好像有点对神奇新生命的那种敬重,又有莫大的自豪。这种兴奋和自豪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总觉得做什么都劲头十足。到女儿长大一点稍能吃些辅食时,记的很清楚,往往是一大早,女儿自小就不睡懒觉,唐君这时会早早起床,驮着女儿到外面的早点摊上,喂上点豆腐脑之类的。这时就感觉到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到后来儿子出生时,也许那时正忙于生意的缘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了。
时间不长,唐君的事业转战到外地。因为当时女儿太小,再加上种种原因两家的老人都没能来帮忙照看。唐君只好把女儿送到她外婆那里。不知为何,唐君和妻子从岳母家门口坐上公共汽车,车辆出发那一瞬间,唐君的眼泪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泪如泉涌擦拭不及。这是牵着父母整个心的女儿,自从出生一年多以来,第一次要长时间离开父母的怀抱,放在她还很陌生的环境里,幼小的心灵里不知道会有怎么样的反应。直到汽车开出了很远很远,唐君都不能平复下心情。几个月后,唐君在外地安定下来。又去接女儿时,女儿见到唐君那一刻,迟疑了大概有一秒钟,就扑向唐君,唐君抱起女儿,俩人都哭了起来。这时她才刚刚两岁多一点,根本记不得唐君样子,那应该是一种潜意识。
等到女儿3岁多时,该入幼儿园了。离家只有一里多地,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来。开园的第一天早上,唐君去送女儿,当唐君看着哭闹不停不情愿进园的女儿被老师带进园门里那回头看着的眼神,唐君的心情莫名慌乱忧愁,女儿小小的心灵里,应该是不会理解上学是什么情况。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亲人到陌生的环境,神态中有一点无助有一点恐惧。
小学开学第一天,送完女儿进校门,唐君在大门外缓停了一片刻。内心又是一阵莫名的心慌,唐君在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意识中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到五公里外的地方。儿子从出去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唐君,生意也忙起来,照看的人也多了。等入幼儿园和上学时,刚好就由他姐姐带着他,也就没有类似的体会。
上了小学,唐君慢慢地发现,女儿学习不太用功,属于被动学习型。小学时的作业较少,大多都能完成,成绩也就占个中等吧。随着功课的深入,作业也多起来,女儿有点开始应付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随便不用心去做。越来越贪玩不爱动脑筋,不爱读书,喜欢电视上看综艺节目。小学毕业前一段时间,唐君下功夫好好监督坚持辅导,到毕业考试时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辅导作业可不是容易的事,你要先弄清楚她学习的哪些知识点,有的内容唐君早就陌生遗忘了,还要重新学习一下,有时还要问女儿一些知识点。然后根据她所做的作业哪里出了问题,你自己会了还不行,还要用老师的教学方式启发她找出错误,用她能听懂的方式去教授,还不是光做对题就行,要遇到类似的问题都知道如何去解决。这样才能巩固没有掌握牢固的环节。这时唐君发现做老师还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真不容易,因为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每个同学领悟接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会每个学生,实属不易。
到初中就不一样了,女儿渐大,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观意识越来越强烈。唐君感觉有点控制不住,小学时的说教都不反驳,最起码能说了还听。这时说的多了就开始不耐烦了,然后再管的严了就开始反抗了。顶嘴多了起来,有时就偏激的很生气很委屈的情况。再后来你说的多了不愿听就回自己房间门一关,把你的权利直接没收了。唐君这时发现,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并不容易,首先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会,家长要监督,其中有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结果。如果坚持严管,花费巨大精力且不用说,能和孩子正常沟通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年龄的孩子逆反,贪玩。作为过来人的唐君也知道,在孩子未成年时,无论是学习教育和品质培养,还有三观等等所有方面,父母有很大责任,确切地说是主要责任,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依然是懵懂无知的,认知是单纯天真的。学校主要是学习并且也是大呼隆式的教学,文化知识以外的教和育主要靠陪在身边的亲人。尤其是领悟力和自控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这种教育更为重要。而且这种家庭教育,不只是在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甚至是要持续到成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某种意义上父母做的好了,会让孩子少走许多弯路,少吃很多不必要的苦头。
老师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在学习中,学生个人占主要因素,其他的占次要因素。自控能力强,主动学习,老师善教,家长会管,这几方面缺一不可。唐君根据女儿的学习情况分析,偏向于被动学习型,自主学习不太强,那家长尽量要去督促了,时不时提醒一下中考小目标,也算委婉地施压吧,如果随之任之,以后吃亏后悔都是孩子自己,那时也晚了,那是一个最失败的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中学时期不谈恋爱,大学时代。这是唐君对孩子们的要求,在学习的年纪就要心静如水,勤学苦练。子不教父之过,
当然后面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项,唐君也还没有完全做好一切准备,只能随着女儿的成长,一步一项的去安排去思索。都说养子容易教子难,实则是养也不易,育也不易。这句话意思是教比养难多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想要认真地生活,这个“道”可不简单。
天下每个为人父母,都是望龙盼凤。唐君想对女儿说,中考也是一个小的转折点,考上好的高中会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容易进入一个理想的大学。希望女儿能把握好这青春正佳时,不负好韶华,努力勇学习,赢得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