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过好多次,《史记》中记载项羽兵败在战略转移中遇到的那两个农夫到底是何人?因为什么说法都有,而且理由也都充分,具有相当的可信程度。
有人说司马迁在文章中安排的这个角色的原型属于“智慧老人”,当然这样的说法是借鉴了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神话原型。仔细一想,确有道理。在很多作品中都会有这样的情节,在主要任务穷途末路或者面临艰难选择时,一定会出现一位可以改变剧情发展的其他人物,这个人一定与主线无关,但是行为却主导着结局的重大变化。项羽带领残余部下想要逃脱困境,但是却迷了路,这个时候正巧遇到两个砍柴的平民,这两个人看到浑身都是血的兵将,不但没有逃跑,反而正面迎上去。不知道项羽当时是怎样的头脑风暴,可能他是认为我西楚霸王不会就这样被刘邦这类打败,正想问路,便来了两个熟悉路径的当地人,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先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两个人存在,司马迁的这样的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如果项羽真的是因为自己走错了路导致的败局,这不是千古的笑话吗?这样的情况明显不能与不可一世的霸王相匹配。但是如果是因为误信了这样的两个不知来历的“其他人”导致的深陷沼泽,这在狂迷霸王的人们心中只有悲哀了,这是天要亡我,不是霸王不敌。
在“智慧老人”的假设中,他们的观点是,两个参破时局的智者假扮成樵夫农夫的样子在项羽的必经之路上等他,他们的计划就是要告诉项羽一个错误的路,至于项羽失败了,被杀死了才能结束乱世,让天下重归一统,让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更进一步。初看之时,深以为然,毕竟不是不可能发生,当年孔夫子在周游列国时同样遇到过两个种田的农夫,一张口便让人内心惊出一句“臣卜木槽”,也是那么巧刚好两个人,但是孔子认出他们身份不一般,毕竟是至圣先师。但是项羽差了那么一点意思,所以没有识别出眼前的两位智慧老人,但是一切都在这两位智者的筹划当中。
但是这些就想让人信服明显不能够,这是历史不是神话。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发生的话,我们宁愿相信这是一场阴谋,说不定是刘邦身边的人干的,我就觉得张良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不然大家都说他是“千古谋圣”。张良在历史上不是简单人物,历来的学者都解说过张良这个人,功成身退,明哲保身,刘邦也评价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良想要安排这样的两个人来盘项羽也不是不可能。甚至有人说张良是穿越过去的,这明显是无稽之谈。
司马迁的《史记》将项羽归为本纪,他对项羽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视他为帝王。但是历史上对于项羽的评价却没有受史太公《史记》的太大影响,后世人对于项羽还是褒贬不一。李清照说他“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有人说“不可沽名学霸王”。很明显有人对项羽的评价就没有那么高了,这就导致一个情况的发生:项羽杀虐成性,民众苦不堪言,就有那么两个胆大的人来忽悠一下项羽。这就属于“糟老头”了。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可能性的组合下形成的,在这个世界里,两千多年之前项羽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乌江自刎这样悲壮的结局才符合这样的一世英雄。
项羽碰见这两个“路人”着实是他自己倒霉,实在是没话说,天意如此!但是历史上的项羽是否真的那么不堪,现在的人永远也无从知晓。随着一些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传说中的故事逐渐具象化在我们眼前,相信不久之后,当年的西楚霸王会渐渐地揭开神秘面纱。
在历史中,没有人能够真正的与之无关,再小的事物也可以影响到大局,就像很多大事的发生也是因为一些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