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毕业来到南方工作,已经三年多了,除了每年回家四次,其他的时间都是靠电话和爸妈保持联系。以前,我很排斥和爸爸打电话,接通电话喂一声后,爸爸就不吭声了,只能我来主动找话题聊。所以我们的电话一般只有一分多钟,例行汇报,再无其他。而这短短的一分多钟,我要提足勇气,事先在心里打好草稿,列好提纲,以免冷场。倒是和妈妈打电话一直很顺利,想到哪说到哪,不知不觉可以一个多小时。
随着爸妈年纪越来越大,除了自责不能守在他们身边,也只能提高打电话的频率了。从觉得没什么话题,到现在有很多话,我也在慢慢进步。那么,我都和爸妈聊些什么呢?
一
聆听他们的唠叨,不要嫌烦。
我和妈妈每周一个电话,每次一个小时以上,我们谈得最多的,其实是我在听妈妈讲邻里的鸡毛蒜皮。我家在农村,一年只有农忙时节,爸爸和弟弟在家外,其他时间家里只剩妈妈,和她相处最多的也就是邻里。
她会讲她们最近扎堆在织毛线手袋,谁谁织了几个,给女儿媳妇都织了,我说那你给我也织一个吧,我上街买菜拎着,我妈会开心的答应,连连说只要我不嫌弃;她会讲某个婶婶家女儿已经生了三个女儿了,还要继续生,虽然现在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可是家里必须有一个儿子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然后会说以后我就生一个就行了,房子那么贵,生得多了压力大;她会讲村里最近广播要回收土地了,每年都有补助,收了也挺好的,现在种地又累又不赚钱,好多人家都把地荒着了,只有我爸还喜欢种。还会讲玩的好的几个人里,谁说谁的坏话了,谁和谁闹矛盾了,而她自己每天只去路边的那一家,那家通风,凉快。
她会一遍遍的叮嘱我要吃好,穿好,养好身体,工作努力,和对象好好相处。
每当妈妈给我讲这些的时候,我都会默默的难过,多想立马回家,时刻陪伴在她的身边,去他的工作,去他的城市,就那样在村里呆一辈子,不是也挺好的。
爸爸最操心我的工作,都是我在讲他在听,然后给出建议。他会说我这里房价贵,还贷多,还要还几十年;会说我们老板怎么那么抠,给他那么拼命的干,还不给涨工资;会说村里谁家的孩子在北京,开了自己的公司。我知道他对我的期待,但是又不说明,怕我有压力。
有时候,聊得时间长了,他们会说又浪费我的电话费了,挂了吧。是他们在催我挂电话,其实我还没听够他们的唠叨,没听够他们的声音。以前爸妈说什么都觉得是唠叨,可是现在,多想让他们多唠叨我一点。
二
主动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50岁以上的人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多少都会得常见的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腰椎间盘突出,等等。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不舒服,有可能是大病的征兆。可是在农村,大家都没有养成规律的体检习惯,只有身体哪里出现症状了,才会去医院看一下。我离家远,爸妈常常会报喜不报忧。身体不舒服也不给我讲,瞒着我。
可是后来一个邻居好好的突然腿一软倒在地,被送去医院,说是脑梗,晚一会就瘫痪了。爸妈才重视起来。于是每次电话中,我都会先问他们这一周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有的话就再三叮嘱他们一定去医院,不要在小诊所随便开药,敷衍过去。我也会在网上查询一些养生之道,和妈妈切磋,后来,她竟然也买起养生书来看。
我想,对爸妈的关心,不是口头上的,能在身边当然最好,可是离家的孩子,就要多引导爸妈对身体的重视,多和他们讲讲一些病的症状,让他们日常预防,假期回家再陪他们去做个体检。
三
向爸妈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爱。
中国式的父母和孩子,很少会直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会不好意思,会觉得尴尬。我们这一代,尤其少。印象中,我从来没对爸妈说过我爱他们,近年来有所进步,会说我想他们了。可是他们听到这句话,还是会不好意思,会说想什么呢,家里都挺好的。他们说的家里挺好的,就是每个人都好,各方面都好的意思。也不会回应我,他们也想我。我知道他们只是说不出口,其实他们时刻都在牵挂着我。
我们年龄大了,反而会越来越依赖他们了,他们是心底的避风港。工作不如意,听听他们的声音会一扫阴霾,除去烦躁,充满希望。感情闹别扭,会向他们诉苦,然后听一遍那些自己已经烂熟于心的道理,也就释怀了。爸妈就像是镇静剂,一针打下去,再浮躁的心,也会找到着陆点。
爸妈会慢慢变成大孩子,会变得敏感,我们要学会表达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找到安全感。不会觉得,孩子大了不中留,指望不上了。我们和爸妈之间,是彼此需要,缺一不可的。
给爸妈的电话我一定都分开打,以显示对他们的重视程度,爸妈年龄大了,却学会了争风吃醋。有段时间没有给爸爸打电话,他就私下猜疑是我妈在指示。我听到后感觉很搞笑,也明白了爸妈对我的深深的挂念。
爸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人,教会我们道理,现在他们老了,也是我们反哺的时候了。一个电话不代表什么,可能是玩一轮游戏的时间,或者是和朋友网聊的时间,但是浪费了也就没了。多和他们聊聊天吧,电话的那端,有我们的父母,有无限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