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代韩愈《马说》
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对应到家庭中,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千里马,可作为孩子们真正意义的启蒙者、陪伴者和守护者的我们能否成为那个伯乐呢?能否及时发现千里马呢?这些都对我们父母提出了很高标准的要求,需要具备独具慧眼、明心见性,擅倾听、勤交流,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并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指导。即便发现孩子可能具备千里马的潜质,仍需伯乐慧眼独具加以开拓启发。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每个父母往往内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执念,儿女们必须比自己强,必须成龙成凤,一定要过的比我们好。由此,当孩子的现实行为与我们的理想期望发生偏差时,我们会变得暴躁易怒,情绪失控。比如说我的孩子喜欢画画,喜欢做手工。这些爱好无疑是好的,但当他花费了太多时间在其中,因而影响了学习的时候,我们那种焦虑、狂躁、易怒等负面情绪顿时会迸发出来,难以自控时就会批评指责,甚至动手。最后结果就是我们双方都进入了负面状态,都失去了积极正面的心态,可不就是两败俱伤。
事后想来,或许这个冲突的根源大部分还在于我们内心的那种不安全感,孩子的行为仅仅是一个触发点。意识到这里,或许应该让我们自己首先平静下来,内心扩容,接纳孩子的美好。放下固执的执念,和孩子坦诚交流,因势利导引出孩子本身的主动意识。变亲子之间的层级关系为成长路上的伙伴关系,事情或许能因此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尝试以下沟通话术。
1、表达我的感觉。
我:孩子,我看你现在花了很多时间在画画上,对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了很多,恐怕会影响你的成绩,爸爸为此很担心,也很焦虑、烦燥。
2、内省我的期望。
为了父母,我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能够顺利完成理想的学业,这个毋庸置疑。可是一味的督促监督,往往事与愿违。与其暴躁焦虑,把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为何不能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好榜样。言传身教,这也是在潜移默化的令孩子向好的方法。
3、对孩子表达赞美,激发学习欲望
我说:孩子,你的爱好很好。我发现你在画画的时候特别专注,并且坚持了这么多年,你的作品真的进步很大啊!你看你身边很多同学都画不出你这样的作品,他们肯定很羡慕你,老师也为有你的学生而感到自豪的。相信很多事情,只要你努力坚持了,肯定能否做好,在学习上面如果你也能想画画那投入、专注和坚持,那也一样可以散发令人骄傲的光芒。
小结
其实所有的千里马都是“引导”,哪怕天赋异禀,没有发现,也会泯然众人。为人父母,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此时当仁不让。从沟通到了解,从接纳到到肯定,从赏识到引导,引导自己的孩子走向成功,这个过程不单单是将孩子培养成千里马,更是在过程中凝聚了家庭的向心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何不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