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就在不久前,西北音乐人张尕怂向全国及至全球网友抛出了一道堪称哲学的命题: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__________?引得全民在线后悔。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
我也不会只买两包红兰州
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
我就应该多拉拉妹妹的手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
我也不会过年买身行头
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
我就不该租车回家装富有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
我就不该把麻将送朋友
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
我也要把大桶灌满酒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
我也不会花五百去烫头
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
我就应该领上妹妹浪个够"
偶然刷到这首神曲,一遍遍的单曲循环听得我差点笑出了眼泪,一扫长假的阴霾,感觉全身都轻盈了起来。
民谣欢快的旋律,配上如此切中人心的歌词,让人轻松过后,不禁引起了反思,也许是在这场大疫面前,每个人都不得不面临的反思。
(02)
歌曲能火爆走红的背后,是因为唱出了太多人的心声。人生也许有各种各样的“早知道就...”,这一首民谣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道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后悔已经做了的,都是取悦别人的;后悔没做的,都是愉悦自己的。
从小到大,我们总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学校里,老师评价你的成绩;在家里,父母评价你的行为;工作了,老板或客户评价你的能力;甚至现如今就算你写作、阅读,也总要以能不能变现来评价你的作品或是阅读效果......
我们总想成为一个群体里的最好,总是想方设法从别人嘴里得到一个好的评价,因此我们才会在春节要见亲友时特意去买身行头、花五百去烫头或是租车装富有。
却不曾去想,当我们独处时,其实要的只是多几包红兰州、把大桶灌满酒、多拉拉妹妹的手。
我的老师说,这个隔离在家不方便出门的长假,可以看做是退休生活的预演,等我们老到哪儿也去不了,日子就跟现在一样一样的了。
我猜,待人生暮年回首“早知道”,也许跟这歌曲的结论是一样的----愉悦自己,才是能让自己幸福的底层能力。
(03)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诗人有位朋友,是位禅师。
这天,诗人向禅师说了自己的苦恼。
禅师笑了,指着窗外一株茂盛的植物说:“你看,那是什么花?”诗人看了一眼植物说:“夜来香。”
禅师说:“对,这夜来香只在夜晚开放,所以大家才叫它夜来香。那你知道,夜来香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而在夜晚开花呢 ? ”诗人看了看禅师,摇了摇头。
“白天开放的花,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的赞赏。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放自己,芳香自己,它只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为了自己快乐,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一株花也能做到,可这也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因为生活不仅有远方的诗和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
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等到行将就木时再来后悔,“早知道就..."。
因为取悦别人可能会让你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唯有愉悦自己才能让你获得内心深处的幸福。
(04)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
生活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不断破墙而出的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在为自己筑起一道一道的围墙。
愉悦自己,不是把生活越过越复杂,而是先学会把简朴生活变有趣。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生活本身即艺术,人生乐趣皆蕴藏在吃饭睡觉等最简单的事中。
他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且无聊。”
在取悦别人的匆忙学习和工作之余,花些时间去感受吃饭睡觉等人生小事的乐趣,别把生活过得太无趣。
杨绛先生在《100岁感言》中这样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愉悦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在意眼前的结果和回报。
相信,只要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时间会给你答案,一切会有很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