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说:
“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
外在的痛苦来自刑罚,内在的痛苦,源于自己内心的冲突。
一个人如果无法安顿好自己的心,只能陷入无尽的内耗和痛苦中。
鲍鹏山说:
庄子是中国人心灵的补药,也是中国人身心和谐的法宝。
1.关于评价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几只麻雀。
它们叽叽喳喳,总是对别人的行为评头论足。
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往往深陷罗网,被他们的言论左右,陷入纠结内耗中。
做起事来瞻前顾后,束手束脚,最终一事无成。
庄子说: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真正厉害的人,别人再怎么夸耀,他也不会更加努力,别人再怎么责难,他也不会为此而沮丧。
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别人怎么看我们,是别人的事。稳住自己的心,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不要轻易被外界的非议动摇,也别用他人的标准绑架自己。
屏蔽了外界的闲言碎语,专心走好脚下的路,自然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2.关于得失
苏轼曾说:
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
人生的得到和失去,总是忽来忽往,难以预料。
前一秒在你手里,下一秒可能就到了他人手中。
如果无法看淡得失,人生只能陷入痛苦,难以自拔。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世间的得失名位,像风一样流转不定,像云一样聚散无常。
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万里阳光。
若不能堪破得失,就如同给自己套上枷锁,时时忧心忡忡,片刻不得自由,
《庄子》讲: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得到的时候,不狂喜,失去的时候,也不担忧。
面对人生的起落,放平心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物来顺应,不忧不惧。
才能在生活这场兵荒马乱中,笑对风雨,笑对人生。
3.关于困境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有的人默默行动,不发一言。
有的人却抱怨连天,不思改变。
作家张德芬说,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
遇到难处,不断找人诉苦,只能让自己被负能量包围,不断消耗自身的精力。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
贾平凹说:
怨气有毒,存在心里,等于自己服毒。
偶尔一次抱怨,可以让不良情绪宣泄,但是习惯性地抱怨,只能让自己不思进取,陷入内耗的泥潭。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察己。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一个人才能走出低谷,走向未来。
4.关于选择
作家莫尔说:
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
人生是无数选择构成的,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内心不明,性情不定,便只能无限纠结,憔神悴力。
萨特说:
人通过选择获得自己的本质。
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当你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你可以听别人的声音,但最终你还是要听自己的。
人生贵得适意尔。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始终如一地忠于自己。
一个人遵从自己的内心,这一生才算没有白活。
5.关于心态
《淮南子》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常常为祸事忧心,焦虑不安,坐卧不宁。
但是事到临头,发现坏事未必是坏事。祸福相依,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
古人说:
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好事中总是隐藏危机,坏事中总是蕴含机遇。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得意时不猖狂,失意时不沮丧。
平稳安和,不起波澜,一个人才能更好应对人生风雨。
6.
作家采桐说:
多一点《庄子》,少一点内耗。
生活千疮百孔,每个人都会有可能惶然无措,陷入精神内耗中。
但是通过《庄子》,我们却可以唤醒内心的自由,挣脱纠结和束缚,获得安宁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