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蛋仔仔心理加油站”第三站————性格是不分好坏的,但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的水平有高低

我们一家三口这两年收到不少客户好评,尤其接触越多,客户给我们“性格好”的评价也越来越多。

其实我想科普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的认知:性格不分好坏,就看你能否认识自我,扬长避短。这是我17年初涉心理学时的老师告诉我的。我牢牢的记住了。

这个六一前跟朋友也微信私聊这个话题,一直压着没写总结。性格要剖析得很细了可以是一个很庞杂、很宏大的话题,这导致我会写不下去,恐怕别人也没耐心看下去。就我目前的认知可能也依然不够深刻全面,我就随性的随手写一些吧。总之我还挺有兴趣研究“性格”的,因为我从小到大背着“性格不好”这口怎么也甩不掉的黑锅。

我听朋友在我们桌游馆临走前说,一个妈妈的性格不好,脾气暴躁就不适合陪伴孩子。我发现很多人把“脾气不好”=“性格不好”了。过度情绪化、脾气太差或者心态很差倒也可以说成是性格不好。可在我看来不够专业,而且很多父母给孩子扣上一个“性格不好”的大帽子,他可能根本找不到自己可以进改进的地方了。扬长避短这个策略也很少有人懂,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们在高度集体意识的捆绑当中即便有个特长,只要不是世俗推崇认可的,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恰好会被严重打压。

回到上面这个话题,脾气差就不能带孩子吗?我想想我妈妈脾气不好,打骂我的确会给我很多伤害,但比父母撒手不管更少陪孩子的要好。没有完美的父母,只能说我自己特质也太敏感,属于很少见的不走寻常路的性格。父母给你一些负面的关注、反馈也比不给你关注要好。我有觉知后,心情很差时刻会避开孩子,跟她分开一会,保持距离。有时候来不及分开,发完脾气了我恢复理智就会跟孩子道歉,反省我自己,这立马缓解了她紧张兮兮小心翼翼的气氛。就算我一时间找不到情绪爆发的理由,我不希望她背锅,认定我心情不好=她犯错。我从小背负我父母的心事太多了,拯救父母命运的情结能压垮我,幸亏我理智的认定了我需要自救,我需要离开他们更好的先处理自己的生活。越是不被爱的人,越喜欢付出、关注他人,让自己习惯性地处于“不被爱”的状态。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轻松的活出自我,我们都一起努力,为各自想要的生活负责。

我妈妈很暴躁,经常打骂我,攻击性很强,他们得脑肿瘤的病人我发现都属于同一种性格特征。在我孩子两三岁有了自主意识时我也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我认识到这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一旦接触我负能量的父母,我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变得强烈得抑制不住且很持久,情绪波动大,内耗极为严重,非常影响做事的效率。被鼓励而积极学习萨提亚、游戏力,之后我情绪的稳定性、心态越来越好了。

我觉得中国人很缺心理学,一些父母也跟我请教孩子易怒怎么办。成年人情绪比较强烈的时刻其实基本上也变回孩子了,一般都跟童年经历有关,当前的外界刺激是起因,而不是最终的原因。可惜了很多人一旦不舒服,被触碰到了痛处,就指责他人的错误,错误归因只是图一时间自己好受,而责任推卸给家人,要么伴侣、孩子或者更多外人,根本不去解决问题。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一个信念认知,痛苦也是唤醒你要成长,看到自己真正的功课。而情绪的记录、探索,破除背后的信念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的修行成长其实就是去除执着、分别、妄想的过程。困住你的往往不是外在现实,而是内在妄想。

性格不分好坏,不过有主流文化乐于接受的类型和普遍不被讨喜的类型。比如太多人都觉得内向不好,外向的人更擅长交际;比如敏感不好,敏感就是玻璃心。其实内向的人往往擅长更深度的思考。70%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是内向的人,甚至很多像乔布斯的企业家也是如此。敏感也好,暴躁也罢,任何性格特点,都是一体两面的。外人看到我似乎啥时候都脾气温柔而坚定,但我也有严格、高要求的一面,比如教孩子画画练书法时她会觉得我有点不近人情了。

我去年对打孩子的父母评判比较重,我也会跟他们探索不下去。我后来发现打骂孩子不是百分百的错误手段。很多关系就是一根萝卜一根大棒,在不断的冲突矛盾中断裂又重新连接,反反复复如此循环才变得更牢固的。没有哪种行为手段就一定是错误的,都可能有它适用的对象、特定情境。我父母打我,我发现她有时候发心真的是好的,只不过我认为是无效手段而已。我根本不会屈服在她的淫威和暴力手段之下。但谁知道是不是那些伤害治好了,就成为我今天韧性的来源呢。如果不是饱经风雨,我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吗?

我以前测试九型人格就是四号艺术家性格,这是主型,副型是1号完美主义型,所以知道自己的特质,并且在不同状态不同环境里会有何表现。我也通过看书知道内向的优势,高敏感的优势,包括MBTI里测试为INFP人格,人类图里我是不务实的投射者(多数人是务实的生产者)等等。

通过情绪去探索自己的信念想法,剥离不健康的信念也能逐渐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再持续强化自己的优点就好了。现在别人怎么说我我都不会受外界评价的影响了,基本上很少有被激怒的失态时刻。认识自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然后你也会认识别人,别人的话是他的自我投射还是对我客观评价我也能分辨出来,甚至觉察了强了,别人一开口传递出负面的情绪我就会懂得屏蔽他,不让自己受伤害就拥有了很多快乐。很多人不懂这一点摆脱不了烂人烂事对他的精神消耗。

多数人被父母急于灌输社会规则,可是没有被引导要如何拥有自知之明。人一生都需要不断深入地认识自己,以清晰的自我认知为定位导向才能自洽、活得更好。我对仔仔的陪伴也是如此,教会她学会正面积极的思考,积极乐观就是最好的生存策略。拥有积极正面的思想,跟积极的人为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只有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比例大于3比1,才会有创造力,思路开阔,容易发现把握住机会,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先离苦,后得乐,最后来到心想事成的创造态。我现在只是刚刚脱离苦海。喜乐的心情不知不觉的多了起来,创造力行动力还待提升。

不过就算我没有创造我想要的结果,我也信奉快乐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快乐心态的三种: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我从小就是个问题儿童,有好奇心、有很多想法却被大人们嫌弃我是个讨人嫌的麻烦。大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粗暴惩罚你,而且作为天然喜欢讲真话的孩子,很多真心话说出来是不被允许你表达的。我觉得这大概是整个教育环境的悲哀吧。亲子关系也好好,夫妻关系或者其他关系也罢,好的关系都是从看见真实的自己,对方开始的。不要求别人如我所愿,那是巨婴心态;成熟的人修炼的功夫是,如其所是的接纳真实的自己、他人、真相。有些人是缺乏这种勇气的,注定与幸福无缘。

谢谢好朋友的好问题,引发我的思考。这篇文章就把我的思考暂且呈现到此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